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儿童心理学论文

学前儿童生物性因果认知的发展——对“人为不介入原理”的理解

第1章 引言第1-11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7页
 1.2 研究的意义第7-11页
  1.2.1 研究的理论意义第7-9页
  1.2.2 研究的现实意义第9-11页
   1.2.2.1 本研究可以为其它生物学的特殊因果概念提供方法上的借鉴第9-10页
   1.2.2.2 科学启蒙教育的需要第10-11页
第2章 研究综述第11-18页
 2.1 皮亚杰等人的早期研究第11-12页
 2.2 Carey等人用领域特殊性方法的研究第12-13页
 2.3 关于学前儿童生物性因果认知的近期研究第13-18页
第3章 问题的提出、研究假设和实验方案第18-23页
 3.1 问题的提出第18-19页
 3.2 研究假设第19页
 3.3 实验设计第19-23页
  3.3.1 实验目的第19页
  3.3.2 被试第19页
  3.3.3 刺激物第19-20页
  3.3.4 问题及选项第20-21页
  3.3.5 过程第21页
  3.3.6 指导语第21-23页
第4章 结果与分析第23-32页
 4.1 选择任务的结果与分析第23-27页
  4.1.1 意志这一选项的考察第23-24页
  4.1.2 选择任务中学前儿童的认知成绩第24-26页
  4.1.3 不同熟悉度的刺激物成绩的比较第26-27页
 4.2 排序任务第27-28页
  4.2.1 一致性考察第27-28页
  4.2.2 排序种类第28页
 4.3 理由解释任务的结果与分析第28-32页
  4.3.1 除重复以外的正确的理由解释第28-29页
  4.3.2 将被试正确解释的理由编码第29-32页
第5章 讨论第32-37页
 5.1 学前儿童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泛灵论”倾向第32页
 5.2 学前儿童对“人为不介入原理”的理解随年龄的增长而呈现提高趋势第32-35页
  5.2.1 学前儿童在选择任务中的认知发展及特点第32-33页
  5.2.2 学前儿童对选项判断的理由解释第33-35页
 5.3 学前儿童对不同领域的认知差异第35-36页
 5.4 学前儿童在知道刺激物形成的具体原因之前就能够发展生物性因果理解第36-37页
第6章 结论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2页
致谢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随园诗论
下一篇:南北随园诗论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