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引言 | 第7-9页 |
一、 中国生态伦理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9-22页 |
(一) 西方生态伦理思想在中国的流行态势与其实际可行性的矛盾 | 第9-13页 |
(二) 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的弱式地位与其内在先进性的矛盾 | 第13-16页 |
(三) 热烈的理论论争与冷淡的社会反响之间的矛盾 | 第16-18页 |
(四) 中国生态伦理现状的原因分析 | 第18-22页 |
二、 中国生态伦理本土化建设的合理依据 | 第22-31页 |
(一) 中国生态环境的现状是“本土化”的现实基础 | 第22-24页 |
(二) 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日渐深入人心为“本土化”奠定了思想基础 | 第24-27页 |
(三) 中西生态伦理思想、理论为“本土化”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 第27-28页 |
(四) 马克思主义及其自然观为“本土化”提供了方法论和理论支持 | 第28-31页 |
三、 中国生态伦理的本土化建设 | 第31-41页 |
(一) 明确生态伦理的本质是确定中国生态伦理建设方向的保证 | 第31-33页 |
(二) 找到中国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进行生态伦理本土化的必须前提 | 第33-35页 |
(三) 大力进行环保宣传,提高民众的环境意识,是生态伦理本土化的重要保障 | 第35-37页 |
(四) 推行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生态文化教育,是生态伦理本土化的关键所在 | 第37-39页 |
(五) 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是中国生态伦理本土化少走弯路的必然要求 | 第39-41页 |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后记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