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古文字与纳西东巴文形声字比较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两种文字形声字发生和形成途径的比较 | 第9-22页 |
第一节 声化途径的比较 | 第9-12页 |
一 汉古文字由声化途径产生形声字的情况 | 第9-11页 |
二 纳西文由声化途径产生形声字的情况 | 第11-12页 |
三 小结 | 第12页 |
第二节 加注声符途径的比较 | 第12-17页 |
一 汉古文字加注声符构成形声字的情况 | 第13-14页 |
二 纳西文加注声符构成形声字的情况 | 第14-16页 |
三 小结 | 第16-17页 |
第三节 加注意符途径的比较 | 第17-19页 |
一 汉古文字加注意符构成形声字的情况 | 第17-18页 |
二 纳西文加注意符构成形声字的情况 | 第18-19页 |
三 小结 | 第19页 |
笫四节 组合意符和声符途径的比较 | 第19-20页 |
一 汉古文字组合意符和声符构成形声字的情况 | 第19-20页 |
二 纳西文组合意符和声符构成形声字的情况 | 第20页 |
三 小结 | 第20页 |
第五节 简短的结论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两种文字声符的比较和意符的比较 | 第22-54页 |
第一节 意符的比较 | 第23-35页 |
一 汉古文字形声字意符的简要分析 | 第23-24页 |
二 纳西文形声字意符的分析 | 第24-35页 |
三 小结 | 第35页 |
第二节 声符的比较 | 第35-52页 |
一 汉古文字形声字声符的简要分析 | 第35-36页 |
二 纳西文形声字声符的分析 | 第36-51页 |
三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三节 简短的结论 | 第52-54页 |
余论 | 第54-56页 |
参考书目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