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第一章 当前高中写作教学的困境 | 第11-15页 |
(一) 共性掩盖个性,教师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 | 第11-12页 |
(二) 教材编写的缺失 | 第12-13页 |
(三) 教师正确教学观念的缺失 | 第13-14页 |
(四) 应试教育的裹挟 | 第14页 |
(五) 师生写作兴趣日益衰退 | 第14-15页 |
1. 教师创作激情不振 | 第15页 |
2. 学生写作兴趣衰退 | 第15页 |
第二章 当前高中写作教学困境的对策 | 第15-25页 |
(一) 教师将话语权还给学生,打破空洞理论的束缚 | 第16-18页 |
1. 命题的开放 | 第16-17页 |
2. 写作过程的开放 | 第17页 |
3. 评价体系的开放 | 第17-18页 |
(二) 对高中写作教学进行正确的定位,还写作教学以本来面貌 | 第18-20页 |
1. 实施“写作本位”的语文教学观 | 第18页 |
2. 回归教人作文的本职 | 第18-19页 |
3. 从教师本位过渡到学生本位 | 第19-20页 |
(三) 纠正教学观念上的缺失,走出应试教育的狭隘视野 | 第20-22页 |
1. 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社会 | 第20-21页 |
2. 引导学生与文本以及文本作者做真诚而深入的“对话” | 第21页 |
3. 引导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 | 第21-22页 |
(四) 激发和提升师生的写作兴趣 | 第22-25页 |
1. 激发教师的写作兴趣 | 第22-24页 |
2. 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写作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终极模仿的写作策略与学生文学语言的生成 | 第25-29页 |
(一) 模仿阅读对象的思维形式 | 第26-27页 |
(二) 模仿阅读对象的语言表述的精神内涵 | 第27-29页 |
结论 | 第29-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1页 |
后记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