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绘画论文--绘画理论论文--绘画艺术史论文

重构文人画理想--论松江画派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 松江画派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第9-16页
第一章 松江画派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画家构成第16-30页
 第一节 松江画派的命名与画家构成第16-21页
  一、明清文献中的松江、华亭、云间、苏松派别名称第16-17页
  二、松江、华亭、云间、苏松派别文献中涉及的画家第17-21页
 第二节 时代氛围与背景第21-27页
  一、文人画家队伍的扩充第22页
  二、创作心态与审美品格的转向第22-23页
  三、掩藏在画派背后的巨大经济驱动力第23-24页
  四、禅学和心学相契合的主观唯心论哲学思想的渗入第24-27页
 第三节 浙派、吴门在晚明的式微第27-30页
  一、由盛而衰的浙派第27-28页
  二、吴门山水的兴盛与式微第28-30页
第二章 骨干画家的艺术创造第30-55页
 第一节 古雅秀润的董其昌第30-49页
  一、宦海沉浮与隐居修为第30-40页
  二、识见才学卓尔不群第40-43页
  三、古雅秀润的开派画风第43-49页
 第二节 轻烟远霭的莫是龙第49-51页
  一、董其昌的同门师兄第49-50页
  二、陈继儒之师友第50页
  三、诗学、禅学对董其昌的影响第50-51页
 第三节 丰腴跌宕的陈继儒第51-55页
  一、结茅佘山第51-53页
  二、董其昌的书画贽友第53-54页
  三、丰腴跌宕的艺术风貌第54-55页
第三章 文人画理想的重构第55-83页
 第一节 重构文人画理念——南北宗论的提出与著述权第55-59页
 第二节 重组文人画史——"南北宗论"的根据与内涵第59-68页
  一、以禅为喻的文人画第61-62页
  二、与北宗互为对比的文人画艺术特征及文人画人选第62-65页
  三、文人画家的出身地位与创作态度的关系第65-68页
 第三节 重建文人画的审美理想第68-73页
  一、顿悟的禅学方式是重建文人画理想的核心第68-69页
  二、"以画为寄,以画为乐",凸显绘画本体的审美价值第69-71页
  三、"以淡为宗",自然性情与人文陶练的审美意趣第71-73页
 第四节 重构文人画理想的史实失误—关于南北宗论的批评第73-78页
  一、杜撰的分宗史实第73-74页
  二、人选的失实第74-75页
  三、"著色"与"水墨"、"寄乐于画"与"为造物役"、"顿悟"与"渐悟"的内在统一性第75-76页
  四、评价南宋院画的失误第76-78页
 第五节 南北宗论重构文人画理想的价值和影响第78-83页
  一、南北宗论作为一次重构文人画理想的审美思潮对程朱理学的反叛性第78-79页
  二、南北宗论发现了两种具有对比性的艺术风格及审美观念第79页
  三、南北宗论重构文人画理想对于艺术主体精神的张扬第79-83页
第四章 松江画派对于重构文人画理想的艺术实践及在明末清初的变革作用第83-93页
 第一节 松江画派的艺术特征及在晚明的变革作用第83-87页
 第二节 松江画派对清代画坛正统的确立第87-90页
 第三节 松江画派产生的流弊第90-93页
结论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2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第102-103页
致谢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跨文化传播学视野下的赛珍珠研究--以《大地》三部曲为例
下一篇:证据失权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