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主动式红外激光夜视成像系统的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4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4-25页 |
| ·本课题的学术背景 | 第14-15页 |
| ·夜视系统的分类介绍 | 第15-21页 |
| ·微光夜视系统 | 第15-17页 |
| ·热成像夜视系统 | 第17-19页 |
| ·主动式红外夜视系统 | 第19-21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5页 |
| 第2章 主动式夜视系统 | 第25-40页 |
| ·基本结构及优缺点 | 第25页 |
| ·红外辐射与红外成像 | 第25-28页 |
| ·红外辐射 | 第25-27页 |
| ·红外成像 | 第27-28页 |
| ·光电检测方法 | 第28-37页 |
| ·CMOS图像传感器 | 第28-29页 |
| ·CCD图像传感器 | 第29-33页 |
| ·CCD与CMOS的比较 | 第33-34页 |
| ·摄像机的选定 | 第34-36页 |
| ·图像采集卡的选用 | 第36-37页 |
| ·主动式夜视系统主要技术问题 | 第37-39页 |
| ·光源问题 | 第37-38页 |
| ·迎面强光干扰问题 | 第38页 |
| ·两车相遇问题 | 第38页 |
| ·震动问题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3章 光源问题及解决方案 | 第40-59页 |
| ·光源选择 | 第40-45页 |
| ·白炽灯 | 第40-42页 |
| ·氙灯 | 第42-43页 |
| ·砷化镓发光二极管 | 第43-44页 |
| ·砷化镓激光二极管 | 第44-45页 |
| ·光源波长选择 | 第45-48页 |
| ·激光安全问题 | 第48-50页 |
| ·激光安全国家标准 | 第48-49页 |
| ·安全激光的选择 | 第49-50页 |
| ·激光调制 | 第50-58页 |
| ·激光的调制技术 | 第50-51页 |
| ·频率调制 | 第51-52页 |
| ·半导体激光器(LD)调制原理 | 第52-54页 |
| ·调制电路设计及仿真 | 第54-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4章 迎面光照影响及解决方案 | 第59-76页 |
| ·可见光影响 | 第59-61页 |
| ·可见光问题 | 第59页 |
| ·滤光片的使用 | 第59-61页 |
| ·同波长光源影响 | 第61-74页 |
| ·偏振光 | 第62-64页 |
| ·偏振消光 | 第64-69页 |
| ·偏振光的反射 | 第69-74页 |
| ·夜视系统中偏振消光的理论分析 | 第74-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第5章 震动问题的研究 | 第76-80页 |
| ·震动问题 | 第76页 |
| ·解决方案 | 第76-79页 |
| ·减震器 | 第76-78页 |
| ·电子防震 | 第78页 |
| ·光学防震 | 第78-79页 |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 第6章 夜视系统的光学仿真设计 | 第80-89页 |
| ·ZEMAX仿真软件 | 第80-81页 |
| ·扩束系统仿真与设计 | 第81-88页 |
| ·初始扩束 | 第81-83页 |
| ·扩束系统的优化设计 | 第83-86页 |
| ·夜视发送系统仿真 | 第86-88页 |
|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 第7章 主动式夜视系统的实验分析 | 第89-96页 |
| ·总体设计方案 | 第89-91页 |
| ·发送系统 | 第89-90页 |
| ·接收系统 | 第90-91页 |
| ·偏振消光的实验分析 | 第91-93页 |
| ·便携式夜视系统的设计 | 第93-95页 |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 第8章 结论和展望 | 第96-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专利 | 第102-104页 |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