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小学E-德育游戏模型设计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前言第7-11页
 一、研究背景第7-8页
 二、相关研究第8-9页
 三、研究方法第9-10页
 四、研究成果第10页
 五、概念界定第10-11页
第一章 E-德育游戏:信息化德育的新途径第11-26页
 第一节 E-德育游戏:跨接虚拟与现实的桥梁第11-13页
  一、现实到虚拟的过渡第12-13页
  二、虚拟到现实的转化第13页
 第二节 E-德育游戏模型框架的建构第13-19页
  一、品德心理结构:模型的依据第14-15页
  二、教学设计:模型的支架第15-19页
 第三节 E-德育游戏模型实体的建构第19-26页
  一、宜游戏化德育内容的选取第19-22页
  二、宜教育化游戏类型的选择第22-26页
第二章 提高道德认知的德育游戏模型第26-31页
 基本原理第26-28页
  一、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原理学习第26-27页
  二、知识的巩固及其心理机制第27页
  三、游戏中的知识学习第27-28页
 结构第28-30页
  一、游戏的目标第28页
  二、游戏类型和难度第28-29页
  三、游戏的主题第29-30页
  四、游戏结构第30页
 范例第30-31页
第三章 培养道德情感的德育游戏模型第31-38页
 基本原理第31-34页
  一、德育过程中的道德情感体验第31-32页
  二、电脑游戏中的体验学习第32-33页
  三、体验式德育游戏中的情感培养第33-34页
 结构第34-37页
  一、游戏的目标第34页
  二、游戏类型和难度第34-35页
  三、游戏的主题第35-36页
  四、游戏结构第36-37页
 范例第37-38页
第四章 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德育游戏模型第38-45页
 基本原理第38-40页
  一、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第38-39页
  二、学生在电脑游戏中的虚拟实践第39-40页
 结构第40-44页
  一、游戏的目标第40页
  二、游戏类型和难度第40-43页
  三、游戏的主题第43-44页
  四、游戏结构第44页
 范例第44-45页
总结与展望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8页
附录第48-69页
 附录一:"小神龙救朋友"设计文档第48-53页
 附录二:"回溯历史"设计文档第53-60页
 附录三:"小小新天地"设计文档第60-69页
后记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贸易扩张的最终产品开发战略--与西方跨国公司比较研究
下一篇:不同氮效率基因型水稻氮素吸收和根系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