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引言 | 第7-9页 |
·问题提出 | 第7页 |
·研究方法 | 第7-8页 |
·本文结构 | 第8-9页 |
2、R&D与经济增长:文献回顾与评价 | 第9-17页 |
·R&D:概念分析 | 第9-10页 |
·R&D文献回顾及其评价 | 第10-17页 |
·文献回顾 | 第10-16页 |
·理论评价 | 第16-17页 |
3、西方跨国公司R&D重点及其动因 | 第17-22页 |
·西方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分析 | 第17-18页 |
·西方跨国公司R&D的战略重点:中间产品R&D | 第18-20页 |
·中间产品R&D的战略扩张效应 | 第20-22页 |
·增加中间产品交易量 | 第20页 |
·扩大资本积累 | 第20-21页 |
·推进企业组织的一体化程度 | 第21-22页 |
4、基于贸易扩张的战略选择:最终产品R&D | 第22-44页 |
·最终产品R&D的界定及其特征分析 | 第22-25页 |
·最终产品的界定 | 第22-24页 |
·最终产品R&D特征:比较分析 | 第24-25页 |
·最终产品R&D框架分析 | 第25-32页 |
·最终产品R&D“十字形”结构 | 第25-26页 |
·最终产品水平型R&D | 第26-28页 |
·最终产品垂直型R&D | 第28-31页 |
·最终产品“十字形”R&D战略基点:消费者偏好 | 第31-32页 |
·最终产品“十字形”R&D的战略意义(以中韩贸易为案例) | 第32-44页 |
·最终产品出口在贸易中的地位 | 第32-35页 |
·加工贸易陷阱及其改进 | 第35-39页 |
·贸易战略调整的微观基础 | 第39-40页 |
·最终产品R& D的拉动效应 | 第40-44页 |
5、中国企业最终产品R&D培育路径 | 第44-55页 |
·中国企业R&D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44-48页 |
·现状分析(以“海尔”为案例) | 第44-47页 |
·存在问题 | 第47-48页 |
·最终产品R&D的约束条件 | 第48-51页 |
·国际市场竞争压力 | 第49页 |
·最终产品盈利能力 | 第49-50页 |
·消费者需求变动速度 | 第50页 |
·科技转化能力 | 第50-51页 |
·最终产品R&D的路径选择 | 第51-55页 |
·从“大制造”向“大研发”的战略转变 | 第51页 |
·最终产品的一次创新与中间产品的二次创新 | 第51-52页 |
·最终产品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 第52-54页 |
·最终产品品种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 第54-55页 |
6、中国企业R&D的体制安排 | 第55-61页 |
·R&D的制度安排:美国的经验 | 第55-56页 |
·中国R&D制度安排的缺陷 | 第56-58页 |
·技术创新的融资渠道狭窄 | 第56-57页 |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待强化 | 第57页 |
·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亟待完善 | 第57-58页 |
·中国R&D制度安排的效率改进 | 第58-61页 |
·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 第59页 |
·鼓励产学研合作 | 第59-60页 |
·完善相关法律和法规 | 第60-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过的论文 | 第65-66页 |
后记 | 第66-67页 |
详细摘要 | 第67-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