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证罪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1页 |
·概述 | 第8页 |
·伪证罪的研究现状 | 第8-11页 |
第2章 伪证罪的构成要件分析 | 第11-22页 |
·伪证罪的客体要件 | 第11-12页 |
·伪证罪的客观要件 | 第12-13页 |
·伪证罪的主体要件 | 第13-20页 |
·证人的范围 | 第13-15页 |
·鉴定人身份的认定以及鉴定人的范围 | 第15页 |
·被害人能否成为伪证罪的主体 | 第15-17页 |
·警察能否成为伪证罪的主体 | 第17-19页 |
·共同被告或同案被告能否互为证人 | 第19-20页 |
·伪证罪的主观要件 | 第20-22页 |
·伪证罪的犯罪直接故意 | 第20-21页 |
·伪证罪的目的 | 第21-22页 |
第3章 伪证罪的认定 | 第22-25页 |
·伪证罪停止形态的认定 | 第22页 |
·伪证罪共同犯罪形态的认定 | 第22-23页 |
·伪证罪罪数形态的认定 | 第23-25页 |
第4章 伪证罪的立法局限及完善 | 第25-34页 |
·伪证罪主体方面的立法局限及完善 | 第25-27页 |
·伪证罪在限定条件方面的立法局限和完善 | 第27-30页 |
·伪证罪目的方面的立法局限和完善 | 第30-32页 |
·伪证罪刑事处罚原则方面的立法局限与完善 | 第32-34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4-36页 |
·结论 | 第34页 |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34-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