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肖邦《降E大调回旋曲》Op.16的初步解读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前言 | 第8-9页 |
一、回旋曲体裁的结构 | 第9-12页 |
二、肖邦回旋曲简介 | 第12-14页 |
1、内容 | 第12-13页 |
2、结构 | 第13-14页 |
三、《降E 大调回旋曲》的创作背景 | 第14-16页 |
四、《降 E 大调回旋曲》的精神内涵 | 第16-18页 |
五、《降E 大调回旋曲》的创作特征与艺术特色 | 第18-43页 |
(一) 结构特征 | 第18-27页 |
(二) 旋律特征 | 第27-34页 |
1、歌唱性旋律 | 第27-28页 |
2、半音级进结构的旋律 | 第28-29页 |
3、华彩装饰性旋律 | 第29-31页 |
4、变奏装饰性旋律 | 第31-33页 |
5、平行写法、支声复调式旋律 | 第33-34页 |
(三) 节奏特征 | 第34-35页 |
(四) 调式特征 | 第35-37页 |
1、大小调式相交替的手法 | 第35-36页 |
2、远近关系调式的手法 | 第36-37页 |
(五) 织体特征 | 第37-39页 |
1、固定音型和弦的运用 | 第37-38页 |
2、分解和弦的运用 | 第38-39页 |
3、平行和弦的运用 | 第39页 |
(六) 表情特征 | 第39-43页 |
1、速度记号的使用 | 第40-41页 |
2、力度记号的使用 | 第41-42页 |
3、表情记号的使用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注释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