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美术欣赏课程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 ·研究的理由及意义 | 第10-12页 |
| ·重形式语言而轻内容 | 第11页 |
| ·实用美术和纯美术侧重的不同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高校美术欣赏课的特点 | 第13-20页 |
| ·普通高校美术欣赏与专业美术课的区别 | 第13-15页 |
| ·直观性特点 | 第13页 |
| ·情感性特点 | 第13-14页 |
| ·知识性 | 第14页 |
| ·自主性特点 | 第14页 |
| ·语言表达性特点 | 第14-15页 |
| ·课堂的动静关系 | 第15页 |
| ·公选课美术欣赏课程设置与美术教育 | 第15-20页 |
| ·高校选修美术欣赏课开设的意义 | 第17页 |
| ·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美术欣赏的能力 | 第17-20页 |
| 第三章 美术欣赏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 第20-28页 |
| ·素质教育与美术教育之间的关系 | 第20-21页 |
| ·美术欣赏课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 第21-23页 |
| ·教师在美术欣赏课中的主导性 | 第23-28页 |
| ·精心安排、全面设计、创造优质的课堂质量 | 第24-25页 |
|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兴趣和爱好 | 第25-26页 |
| ·解疑答惑,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 | 第26-28页 |
| 第四章 调查研究与实际的问题 | 第28-37页 |
| ·审美教育状况研究 | 第28-32页 |
| ·教材 | 第29-30页 |
| ·教学 | 第30-32页 |
| ·高校非美术专业生对美术的认知 | 第32-33页 |
| ·理科生、文科生对于美术认知的异同性 | 第33-37页 |
| ·对理性与感性的认知 | 第33-34页 |
| ·主动思考性 | 第34-37页 |
| 第五章 教学实施方案 | 第37-41页 |
| ·综合性教学对美术欣赏课的帮助 | 第37-38页 |
| ·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成果及对学生素质提高的帮助 | 第38-41页 |
| ·学习目标 | 第38-39页 |
| ·学习内容 | 第39页 |
| ·课程目的 | 第39页 |
| ·课程效果 | 第39-41页 |
| 结语 | 第4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 附录一 | 第46-48页 |
| 附录二 | 第48-5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