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江模型与TOPMODEL的比较及洪水预报系统的基本框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洪水预报理论的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洪水预报模型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洪水预报系统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本文研究内容及主要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研究区域流域概况 | 第16-21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6页 |
·暴雨洪水特性 | 第16-18页 |
·基础水文资料 | 第18-21页 |
第二章 模型的选用 | 第21-45页 |
·概述 | 第21页 |
·新安江模型 | 第21-32页 |
·模型结构 | 第21-30页 |
·模型参数 | 第30-31页 |
·参数率定 | 第31-32页 |
·TOPMODEL 模型 | 第32-42页 |
·流域变源产流特性 | 第32-33页 |
·模型计算原理 | 第33-40页 |
·模型基本结构 | 第40-41页 |
·模型参数 | 第41-42页 |
·河道洪水演算模型 | 第42-43页 |
·模型误差评价标准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三章 两种模型在中汤流域的应用 | 第45-70页 |
·由 DEM 提取流域河网及其地貌参数 | 第45-58页 |
·DEM 概述 | 第45-46页 |
·DEM 的数据来源及数据采集方法 | 第46-48页 |
·由 DEM 提取流域河网 | 第48-52页 |
·计算中汤流域地形指数 | 第52-58页 |
·新安江模型在中汤流域的应用 | 第58-60页 |
·日模型计算 | 第58-59页 |
·次模型应用 | 第59-60页 |
·TOPMODEL 模型在中汤流域的应用 | 第60-62页 |
·地形指数分布与流域蓄水容量曲线的关系 | 第62-64页 |
·分析比较 | 第64-65页 |
·小结 | 第65-70页 |
第四章 沙颖河流域洪水预报系统的基本框架 | 第70-90页 |
·洪水预报系统组成部分及主要功能 | 第70-73页 |
·系统运行环境 | 第70页 |
·预报模型 | 第70-71页 |
·模型参数率定 | 第71-72页 |
·实时洪水预报 | 第72-73页 |
·实用模块 | 第73页 |
·沙颖河流域洪水预报系统的初步建立 | 第73-89页 |
·模型参数率定的软件开发 | 第74-87页 |
·洪水预报模型的软件开发 | 第87-89页 |
·小结 | 第89-9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结论 | 第90页 |
·展望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