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 Hoc网络分簇算法与节能策略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0-11页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移动AD HOC网络与分簇算法研究 | 第13-22页 |
·移动AD HOC网络介绍 | 第13-14页 |
·网络的体系结构 | 第14-16页 |
·平面结构与分级结构 | 第14-15页 |
·网络分簇的意义 | 第15-16页 |
·移动AD HOC网络分簇算法研究 | 第16-21页 |
·经典的分簇算法(LID和MCC) | 第16-17页 |
·基于位置预测的分簇算法 | 第17页 |
·移动度量分簇算法(MOBIC) | 第17-18页 |
·多跳分簇算法(k-hop) | 第18页 |
·加权分簇算法(WCA) | 第18-19页 |
·算法的分析与评估 | 第19-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移动适应性K跳分簇算法MAKH设计 | 第22-4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22-23页 |
·分簇思想 | 第23-24页 |
·相关定义 | 第24-27页 |
·基本定义 | 第24页 |
·上游节点和下游节点 | 第24页 |
·节点角色 | 第24-25页 |
·分簇过程中节点需维护的信息 | 第25-26页 |
·节点信息交互格式 | 第26-27页 |
·算法设计 | 第27-35页 |
·算法描述 | 第27-29页 |
·基于模糊推理的节点稳定度获取 | 第29-35页 |
·算法执行 | 第35-41页 |
·算法执行流程 | 第35-36页 |
·算法执行中节点角色的转换 | 第36-37页 |
·簇的初始化 | 第37页 |
·簇的建立 | 第37-38页 |
·簇的维护 | 第38-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移动适应性K-跳分簇算法分析与仿真 | 第42-55页 |
·属性特征 | 第42页 |
·理论分析 | 第42-45页 |
·Hello(nbinfo)报文开销 | 第43页 |
·簇建立开销 | 第43-44页 |
·簇维护开销 | 第44-45页 |
·新节点的加入 | 第44页 |
·链路失效 | 第44-45页 |
·链路建立 | 第45页 |
·簇维护总开销 | 第45页 |
·MAKH分簇总开销 | 第45页 |
·性能仿真 | 第45-53页 |
·仿真工具NS-2简介 | 第46-47页 |
·环境设置与性能指标 | 第47-48页 |
·仿真环境设置 | 第47页 |
·性能指标 | 第47-48页 |
·仿真结果 | 第48-53页 |
·RW模式下节点速度对簇结构的影响 | 第48-51页 |
·RPGM模式下组偏移距离对簇结构的影响 | 第51-53页 |
·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基于簇角色的节能策略 | 第55-63页 |
·节能策略 | 第55-5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55-57页 |
·关机节能策略背景 | 第57-59页 |
·能量状态转换图 | 第59-61页 |
·角色的初步默认能量状态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仿真实验 | 第63-68页 |
·网络密度和流量对空闲时间的影响 | 第63-64页 |
·网络密度和移动对持续时间的影响 | 第64-65页 |
·角色的能量状态 | 第65-66页 |
·角色的持续时间 | 第66-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8-69页 |
·本文的总结 | 第68页 |
·进一步的工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发表文章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