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 第1-10页 |
| 摘要 | 第10-15页 |
| ABSTRACT | 第15-21页 |
| 引言 | 第21-24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24-56页 |
| 第一章 肌内脂肪沉积及肉羊生产发展状况 | 第24-36页 |
| 1 国内外羊肉生产现状 | 第24-26页 |
| ·国外养羊业现状 | 第24页 |
| ·我国肉羊业现状 | 第24-25页 |
| ·羊肉消费市场的变化 | 第25-26页 |
| ·湖羊 | 第26页 |
| 2 肌内脂肪 | 第26-28页 |
| 3 反刍家畜体脂及其脂肪酸的特性 | 第28-29页 |
| ·反刍家畜脂肪的一般特性 | 第28页 |
| ·羔羊的体脂脂肪酸特性及营养生理特点 | 第28-29页 |
| 4 肌内脂肪对肉品质的影响 | 第29-31页 |
| ·肌内脂肪对肉品质风味的影响 | 第29-30页 |
| ·肌内脂肪对肉嫩度和多汁性的影响 | 第30-31页 |
| 5 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因素 | 第31-36页 |
| ·不同组织部位肌肉肌内脂肪含量的差异 | 第31-32页 |
| ·年龄和屠宰体重对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 ·遗传因素对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 | 第33页 |
| ·饲养方式及营养水平对肌内脂肪含量的影响 | 第33-36页 |
| 第二章 脂肪沉积及其调控 | 第36-42页 |
| 1 脂肪细胞的分化生长 | 第36-38页 |
| 2 脂肪沉积的调节机制 | 第38-42页 |
| ·脂肪沉积的神经调节 | 第38页 |
| ·脂肪细胞分化及脂肪沉积的内分泌调节 | 第38-42页 |
| 第三章 脂肪沉积中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42-50页 |
| 1.PPARγ | 第42-43页 |
| 2.C/EBP | 第43-44页 |
| 3.LPL | 第44-45页 |
| 4.FABP | 第45-46页 |
| 5.OB | 第46-47页 |
| 6.OBR | 第47页 |
| 7.FAS | 第47-48页 |
| 8.HSL | 第48-49页 |
| 9.UCP | 第49-50页 |
| 第四章 real time PCR | 第50-56页 |
| 1 原理 | 第50-51页 |
| ·Real time PCR | 第50-51页 |
| ·Real time PCR的化学基础 | 第51页 |
| 2 定量方法 | 第51-56页 |
| ·2~(-△△CT)法 | 第51-53页 |
| ·标准曲线法 | 第53-56页 |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 第56-102页 |
| 第五章 湖羊羔羊不同部位肌内脂肪的发育性变化 | 第56-6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6-57页 |
| ·试验动物 | 第56-57页 |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57页 |
| ·肌肉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 | 第57页 |
| ·数据分析 | 第57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7-59页 |
| ·湖羊羔羊背最长肌肌内脂肪的发育性变化 | 第57-58页 |
| ·湖羊羔羊腰大肌肌内脂肪的发育性变化 | 第58页 |
| ·湖羊羔羊股二头肌肌内脂肪的发育性变化 | 第58-59页 |
| ·湖羊羔羊各生长时期不同部位肌内脂肪的差异 | 第59页 |
| 3.讨论 | 第59-62页 |
| 4.小结 | 第62-64页 |
| 第六章 湖羊羔羊OB和OBR基因在肌肉和下丘脑中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其对IMF的影响 | 第64-76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4-67页 |
| ·试验动物 | 第64-65页 |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65页 |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65页 |
| ·RNA提取 | 第65-66页 |
| ·反转录 | 第66页 |
| ·PCR反应 | 第66页 |
| ·PCR产物回收及克隆测序 | 第66页 |
| ·real time PCR | 第66-67页 |
| ·数据分析 | 第67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7-71页 |
| ·肌肉和下丘脑总RNA电泳结果 | 第67页 |
| ·绵羊OB、OBR和GAPDH基因RT-PCR扩增结果 | 第67-69页 |
| ·湖羊羔羊不同部位肌肉OB基因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 | 第69-70页 |
| ·湖羊羔羊不同部位肌肉OBR基因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 | 第70-71页 |
| ·湖羊羔羊下丘脑OBR基因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 | 第71页 |
| ·湖羊羔羊OB和OBR基因mRNA表达与IMF相关性分析 | 第71页 |
| 3 讨论 | 第71-75页 |
| 4 小结 | 第75-76页 |
| 第七章 湖羊羔羊肌肉中FAS基因和HSL基因的发育性变化及其对IMF的影响 | 第76-86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6-77页 |
| ·试验动物 | 第76页 |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76页 |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76页 |
| ·real time PCR检测FAS和HSL mRNA丰度 | 第76-77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7-81页 |
| ·湖羊肌肉FAS、HSL和GAPDH基因RT-PCR扩增结果 | 第77页 |
| ·湖羊肌肉FAS、HSL和GAPDH基因克隆质粒测序结果 | 第77-78页 |
| ·湖羊羔羊不同部位肌肉FAS基因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 | 第78-80页 |
| ·湖羊羔羊不同部位肌肉HSL基因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 | 第80页 |
| ·湖羊羔羊不同部位肌肉FAS和HSL基因mRNA表达与IMF相关性分析 | 第80-81页 |
| 3 讨论 | 第81-84页 |
| 4 小结 | 第84-86页 |
| 第八章 湖羊肌肉LPL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及其对IMF的影响 | 第86-94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6-87页 |
| ·试验动物 | 第86页 |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86页 |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86-87页 |
| ·real time PCR检测LPL mRNA丰度 | 第87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7-89页 |
| ·湖羊肌肉LPL和GAPDH基因RT-PCR扩增结果 | 第87页 |
| ·湖羊肌肉LPL基因克隆质粒测序结果 | 第87-88页 |
| ·湖羊羔羊不同部位肌肉LPL基因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 | 第88-89页 |
| ·湖羊羔羊不同部位肌肉LPL基因mRNA表达量与IMF相关性分析 | 第89页 |
| 3 讨论 | 第89-92页 |
| 4 小结 | 第92-94页 |
| 第九章 湖羊肌肉UCP3基因表达发育性变化及其对IMF的影响 | 第94-102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4-95页 |
| ·试验动物 | 第94页 |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94-95页 |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95页 |
| ·real time PCR检测UCP3 mRNA丰度 | 第95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95-97页 |
| ·绵羊UCP3基因和GAPDH基因RT-PCR扩增结果 | 第95页 |
| ·绵羊UCP3基因克隆质粒测序结果 | 第95-96页 |
| ·湖羊羔羊不同部位肌肉UCP3基因mRNA表达的发育性变化 | 第96页 |
| ·湖羊羔羊不同部位肌肉UCP3基因mRNA表达量与IMF相关性分析 | 第96-97页 |
| 3 讨论 | 第97-99页 |
| 4 小结 | 第99-102页 |
| 结论 | 第102-10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4-124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124-126页 |
| 致谢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