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2-40页 |
| 第一章 ARID家族的研究概况 | 第12-30页 |
| 1 ARID家族概况 | 第12-18页 |
| ·ARID1亚家族 | 第13页 |
| ·ARID2亚家族 | 第13页 |
| ·ARID3亚家族 | 第13-14页 |
| ·ARID4亚家族 | 第14页 |
| ·ARID5亚家族 | 第14页 |
| ·JARID1亚家族 | 第14-16页 |
| ·JARID2亚家族 | 第16页 |
| ·ARID家族蛋白的DNA结合活性 | 第16-18页 |
| 2 JARID1C基因的研究进展 | 第18-26页 |
| ·JARID1C基因的结构和表达 | 第18-19页 |
| ·JARID1C基因与XLMR | 第19-20页 |
| ·JARID1C基因与X染色体失活逃逸 | 第20-26页 |
| 参考文献 | 第26-30页 |
| 第二章 利用 EST序列克隆新基因及其序列分析策略 | 第30-40页 |
| 1 基于EST的电子克隆策略 | 第30-34页 |
| ·电子克隆的基本策略 | 第31-32页 |
| ·EST序列的获取 | 第32-33页 |
| ·EST序列拼接软件 | 第33页 |
| ·EST技术的不足之处及解决对策 | 第33-34页 |
| 2 核酸序列分析 | 第34-35页 |
| ·ORF(Open Reading Frame)分析 | 第34页 |
| ·染色体定位 | 第34页 |
| ·基因结构分析 | 第34页 |
| ·基因上游调控区分析 | 第34-35页 |
| 3 蛋白质结构分析和功能预测 | 第35-37页 |
| ·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和等电点分析 | 第35页 |
| ·疏水性分析 | 第35-36页 |
| ·信号肽预测 | 第36页 |
| ·跨膜区预测 | 第36页 |
| ·亚细胞定位预测 | 第36页 |
| ·蛋白质功能结构域分析 | 第36-37页 |
| ·蛋白质多序列比对和分子系统发生分析 | 第37页 |
| 4 小结 | 第37-38页 |
| 5 本试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 第二篇 试验研究 | 第40-74页 |
| 第三章 猪JARID1C基因的克隆测序 | 第40-56页 |
| 1 材料与试剂 | 第40-42页 |
| ·试验动物 | 第40页 |
| ·网络资源及软件 | 第40页 |
|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 第40-41页 |
| ·主要仪器 | 第41页 |
| ·主要溶液及其配制 | 第41-42页 |
| 2 试验方法 | 第42-49页 |
| ·猪JARID1C基因的电子克隆 | 第42页 |
| ·引物设计 | 第42-43页 |
| ·RT-PCR扩增 ORF区 | 第43-46页 |
| ·5’RACE-PCR扩增5’UTR | 第46-47页 |
| ·cDNA克隆测序 | 第47-49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9-52页 |
| ·猪EST序列的获取 | 第49-50页 |
| ·EST序列的拼接 | 第50-51页 |
| ·RT-PCR扩增 ORF区 | 第51页 |
| ·5'RACE扩增5'UTR | 第51页 |
| 3.S PCR产物克隆测序 | 第51-52页 |
| 4 讨论 | 第52-56页 |
| ·JARID1C基因的电子克隆 | 第52-53页 |
| ·RACE技术的优缺点 | 第53页 |
| ·TOPO TA克隆技术 | 第53-56页 |
| 第四章 蛋白质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6-66页 |
| 1 方法 | 第56-58页 |
| ·ORF区预测 | 第56页 |
| ·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和等电点分析 | 第56页 |
| ·蛋白质疏水性分析 | 第56页 |
| ·蛋白质信号肽预测 | 第56-57页 |
| ·跨膜区预测 | 第57页 |
| ·亚细胞定位预测 | 第57页 |
| ·蛋白质功能结构域预测 | 第57页 |
| ·蛋白质氨基酸序列间的多重比对和分子系统发生分析 | 第57-58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8-64页 |
| ·ORF分析 | 第58页 |
| ·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和等电点 | 第58页 |
| ·疏水性分析 | 第58-59页 |
| ·信号肽分析 | 第59-60页 |
| ·跨膜区分析 | 第60-61页 |
| ·亚细胞定位预测 | 第61页 |
| ·蛋白质结构域预测 | 第61-62页 |
| ·蛋白质氨基酸序列间的多重比对和分子系统发生分析 | 第62-64页 |
| 3 讨论 | 第64-66页 |
| 第五章 猪JARID1C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分析 | 第66-74页 |
| 1 材料与试剂 | 第66页 |
| ·试验样品 | 第66页 |
| ·主要试剂 | 第66页 |
| ·主要仪器 | 第66页 |
| ·主要溶液及其配制(同第三章) | 第66页 |
| 2 试验方法 | 第66-68页 |
| ·引物设计 | 第66-67页 |
| ·总RNA抽提(同第三章) | 第67页 |
| ·RNA浓度和纯度检测(同第三章) | 第67页 |
| ·第一链cDNA合成 | 第67页 |
| ·GAPDH PCR检测反转录效果 | 第67页 |
| ·实时定量Real-time PCR | 第67-68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8-71页 |
| ·RNA的纯度和浓度 | 第68-69页 |
| ·GAPDH检测反转录效果 | 第69页 |
| ·GAPDH和 JARID1C基因的荧光定量 | 第69-70页 |
| ·JARID1C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分析 | 第70-71页 |
| 4 讨论 | 第71-74页 |
| 全文结论 | 第74-76页 |
| 附录一 RACE技术 | 第76-81页 |
| 1 原理 | 第76-77页 |
| 2 试验步骤 | 第77-81页 |
| 附录二 pCR4-TOPO质粒载体 | 第81-84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