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水路运输论文--船舶工程论文--船舶机械论文--船舶动力装置论文--电力推动装置论文

船舶电力推进特性与控制的仿真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论文的意义及主要工作第12页
   ·船舶电力推进系统概述第12-15页
     ·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组成第12-13页
     ·电力推进的特点第13-14页
     ·电力推进装置经济性分析第14-15页
     ·电力推进装置的应用第15页
   ·吊舱式电力推进器第15-18页
     ·吊舱式电力推进器概念的提出第15-16页
     ·吊舱式推进器简介第16页
     ·吊舱式推进器的结构及优点第16-17页
     ·吊舱式推进器的发展及应用第17-18页
   ·电力推进研究的国内外现状第18-20页
第2章 船舶运动分析第20-34页
   ·船舶运动的概述第20页
   ·船舶运动的推进力第20-27页
     ·螺旋桨的推力和扭矩第21页
     ·螺旋桨的重要参数第21页
     ·螺旋桨推进力图谱第21-23页
     ·螺旋桨与船体的相互作用第23-24页
     ·螺旋桨的扭矩特性第24-27页
   ·船舶运动的阻力第27-29页
     ·船舶的主要阻力分量及其数学模型第27-28页
     ·船舶的次要阻力分量及其数学模型第28-29页
   ·船舶的偏转力矩第29-30页
     ·常规船舶的航向控制与偏转力矩第29页
     ·吊舱式电力推进的航向控制与偏转力矩第29-30页
   ·船舶的阻转矩第30-32页
   ·船舶的转动角加速度与转动速度第32-34页
     ·船舶的转动惯量第32-33页
     ·船舶的转动角加速度和转动速度第33-34页
第3章 船桨运动模型第34-44页
   ·螺旋桨推力系数K_P、扭矩系数K_M和进速比J第34-36页
   ·螺旋桨四象限特性 Chebyshev多项式拟合结果第36-37页
   ·螺旋桨推进轴系运动方程第37-38页
   ·软件设计第38-39页
   ·船机浆仿真系统设计第39-44页
     ·问题的提出第39-40页
     ·船机桨特性仿真子系统的组成第40-42页
     ·实现方法第42页
     ·实现中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第42-44页
第4章 船舶电力推进系统电力负荷变化的研究第44-57页
   ·船舶的推进控制第44-46页
     ·船舶的一般推进控制第44页
     ·船舶电力推进的控制第44-46页
   ·船舶航行状态第46-47页
   ·船舶典型航行状态对应操作特点第47页
   ·船舶电力推进负荷的变化特点第47-49页
     ·电动机驱动螺旋桨转动所需要的功率第47-48页
     ·船舶的不同操作状态对应的推进电力负荷变化特点第48-49页
     ·船舶的不同操作状态对应的推进电力负荷变化特点分析第49页
   ·推进电机变速时的电力负荷变化过程第49-52页
     ·推进电机减速时的电力负荷变化过程第49-51页
     ·推进电机加速时的电力负荷变化过程第51页
     ·推进电动机由运转至停机时的电力负荷变化过程第51-52页
   ·船舶电力推进负荷变化与原动机速度响应第52-53页
   ·船舶电力推进负荷的程序控制第53-57页
     ·电力推进遥控操作信号转换第53页
     ·遥控操作的不同方式第53-54页
     ·车钟操作状态及输出值的特征第54-55页
     ·遥控操作转速直接控制的不足之处第55-56页
     ·控制方式改进的措施第56-57页
第5章 船舶电力推进特性与控制的仿真研究第57-70页
   ·船舶电力推进仿真的界面设计第57-58页
   ·船舶电力推进仿真软件设计思想第58页
   ·船舶电力推进仿真软件第58-60页
     ·参数设置模块第58-59页
     ·船舶运动状态模块第59-60页
     ·参数显示模块(主界面中)第60页
     ·仿真曲线显示模块第60页
   ·船舶电力推进仿真软件中的算法第60-66页
     ·船舶电力推进负荷程序控制的算法第60-65页
     ·紧急停机控制算法实现第65-66页
   ·船舶电力推进吊舱方位角控制第66-67页
   ·船舶电力推进仿真实现电站的自动控制第67页
   ·仿真结果第67-70页
结论第70-72页
参考文献第72-74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研究生履历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昌市城市形态研究--基于分形理论
下一篇:制约古汉语语序重要因素的研究--用可别度、语义靠近、距离标记对应律来解释古汉语语序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