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问题提出 | 第9-24页 |
1.1 文献综述 | 第9-22页 |
1.1.1 关于机能主义心理学传统的产生与发展 | 第9-12页 |
1.1.2 关于第二代认知科学产生与发展 | 第12-19页 |
1.1.3 关于第二代认知科学与机能主义传统的继承与超越 | 第19-20页 |
1.1.4 关于第二代认知科学与心理学的未来 | 第20-22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22-24页 |
1.2.1 关于机能主义心理学传统的内涵与演进脉络 | 第22页 |
1.2.2 关于第二代认知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 第22-23页 |
1.2.3 关于第二代认知科学对机能主义传统的继承与超越 | 第23页 |
1.2.4 关于第二代认知科学与心理学的未来 | 第23-24页 |
2 第二代认知科学的产生 | 第24-30页 |
2.1 社会实践的需要 | 第24-25页 |
2.2 哲学思想的熏陶 | 第25-26页 |
2.3 科学成果的推动 | 第26-27页 |
2.4 心理学内部的矛盾运动 | 第27-30页 |
3 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基本内涵 | 第30-43页 |
3.1 “4E”认知的机能研究主题 | 第31-33页 |
3.2 “一导多元”的方法论体系 | 第33-36页 |
3.2.1 实用主义心理学方法论 | 第34页 |
3.2.2 现象学心理学方法论 | 第34-35页 |
3.2.3 科学主义心理学方法论与人文主义心理学方法论 | 第35-36页 |
3.3 特色鲜明的理论建构 | 第36-43页 |
3.3.1 身心关系论 | 第36-37页 |
3.3.2 认知本质观 | 第37页 |
3.3.3 丰富的研究方案 | 第37-39页 |
3.3.4 研究成果 | 第39-43页 |
4 第二代认知科学对机能主义心理学传统的继承与超越 | 第43-45页 |
4.1 第二代认知科学对机能主义心理学传统的继承 | 第43-44页 |
4.2 第二代认知科学对机能主义心理学传统的超越 | 第44-45页 |
5 第二代认知科学与心理学的未来 | 第45-52页 |
5.1 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贡献 | 第45-46页 |
5.2 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局限 | 第46-49页 |
5.3 心理学的未来 | 第49-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