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8-12页 |
一、教育潜规则内涵解读 | 第9-10页 |
二、教育潜规则的特点 | 第10-11页 |
三、教育潜规则的类型分析 | 第11-12页 |
第二章 中小学教育潜规则的研究意义 | 第12-15页 |
一、有利于揭示我国教育制度的变迁和发展规律 | 第12-14页 |
二、有利于分析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工作者心理 | 第14页 |
三、有利于剖析我国教育工作的现实状况 | 第14-15页 |
第三章 中小学教育潜规则的相关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一、潜规则的一般性研究 | 第15-18页 |
(一) 国内关于潜规则的一般性研究 | 第15-17页 |
(二) 国外一般性潜规则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二、教育潜规则的本体研究 | 第18-19页 |
第四章 教育潜规则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一、博弈论 | 第19-20页 |
二、社会心理学 | 第20-23页 |
(一) 教育潜规则反映社会整体的功利心理 | 第21-22页 |
(二) 教育潜规则反映社会整体的从众心理 | 第22-23页 |
第五章 山东省中小学教育潜规则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23-44页 |
一、中小学教育潜规则现象分析 | 第26-35页 |
(一) 从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看:教育潜规则的社会性表现 | 第26-27页 |
(二) 从学校与学校的关系看:教育潜规则的交互性表现 | 第27-29页 |
(三) 从学校内部看:教育潜规则的实质性表现 | 第29-35页 |
二、中小学教育潜规则存在的成因分析 | 第35-40页 |
(一) 传统的价值观念和学校成员的思想素质缺陷 | 第35-38页 |
(二) 利益主体的多元化走向和社会人文环境的阴暗面 | 第38-39页 |
(三) 当前教育规模的扩大和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 | 第39-40页 |
(四) 现有教育规章制度的不完善和学校管理松懈 | 第40页 |
三、中小学教育潜规则的影响与利弊分析 | 第40-44页 |
(一) 中小学教育潜规则的正面影响 | 第41-43页 |
(二) 中小学教育潜规则的负面影响 | 第43-44页 |
第六章 中小学教育潜规则现象的引导与管理建议 | 第44-58页 |
一、社会的义务:中小学教育潜规则的外部治理 | 第45-50页 |
(一) 创建和谐的社会氛围 | 第45-47页 |
(二) 发挥教育部门的主导作用 | 第47-50页 |
二、学校的责任:中小学教育潜规则的内部治理 | 第50-58页 |
(一) 合理解决管理者与教师间的矛盾冲突 | 第51-55页 |
(二) 妥善搞好教师间的利益分配 | 第55-56页 |
(三) 尽快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透明度 | 第56-57页 |
(四) 正确利用学校信息渠道 | 第57-58页 |
结语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附录: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教育潜规则情况调查表 | 第62-65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