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7-10页 |
·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研究的现状 | 第8-10页 |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 第8-9页 |
·本文期待的创新及不足 | 第9-10页 |
第二章 发现法理论 | 第10-18页 |
·发现法的概念及特征 | 第10-12页 |
·“发现法”的概念厘定 | 第10-11页 |
·“发现法”的基本特征 | 第11页 |
·“发现法”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发现法的产生与发展 | 第12-16页 |
·古代教学观下的发现法思想萌芽 | 第12-13页 |
·古代中国教学理论中的启发性思想 | 第12-13页 |
·古代西方教学理论中的启发性教学思想 | 第13页 |
·近现代教学观下的发现法思想的成熟与发展 | 第13-16页 |
·活动教学观初步奠定了发现法教学的思想基础 | 第13-14页 |
·结构教学观极大推动了发现法教学思想的发展 | 第14-15页 |
·发展教学观丰富与完善了发现法教学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 第15页 |
·“再创造”的教学理论丰富了发现法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15-16页 |
·发现法教学思想演进的历史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 第16-18页 |
第三章 “发现法”在中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 第18-28页 |
·语文发现的认识过程与语文的发现学习 | 第18-20页 |
·语文发现及其认识过程 | 第18-19页 |
·语文发现学习的特征 | 第19-20页 |
·“发现法”在中学语文课程中应用的作用 | 第20-24页 |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第21-22页 |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 | 第22-23页 |
·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方法 | 第23页 |
·有利于学生记忆的保持 | 第23-24页 |
·“发现法”在中学语文课程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24-28页 |
·“发现法”教学不是全能的 | 第25页 |
·问题的设置和导入要有针对性 | 第25-26页 |
·及时点拨学生遇到的困难 | 第26页 |
·优化发现结果和思维过程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发现法”在中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模式 | 第28-36页 |
·基本实施理念 | 第28-29页 |
·以人为本 | 第28页 |
·引导学生去发现 | 第28-29页 |
·应用模式 | 第29-36页 |
·一般模式 | 第29-32页 |
·课型变式 | 第32-36页 |
结束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