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 第1-1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4-21页 |
·试验材料 | 第14页 |
·试验方法 | 第14-19页 |
·预备试验 | 第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页 |
·培养条件 | 第14-15页 |
·初代培养 | 第15-16页 |
·继代培养 | 第16-17页 |
·壮苗培养 | 第17页 |
·生根培养 | 第17-18页 |
·炼苗移栽 | 第18页 |
·愈伤组织诱导 | 第18-19页 |
·培养基的简化试验 | 第19页 |
·试验结果观测及统计方法 | 第19-21页 |
·初代培养 | 第19页 |
·继代培养 | 第19页 |
·生根培养 | 第19页 |
·炼苗移栽 | 第19-20页 |
·愈伤组织诱导 | 第20页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20-2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1-46页 |
·初代培养 | 第21-25页 |
·不同采样部位对污染率和分化率的影响 | 第21页 |
·两种消毒剂不同消毒时间的消毒效果比较 | 第21-22页 |
·不同生长素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 第22-23页 |
·不同细胞分裂素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 第23页 |
·不同激素配比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 第23-25页 |
·培养基的不同pH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 第25页 |
·继代培养 | 第25-33页 |
·不同培养基对增殖生长的影响 | 第25-27页 |
·不同种类生长素对增殖生长的影响 | 第27-28页 |
·不同细胞分裂素及浓度对增殖生长的影响 | 第28-29页 |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和有机添加物不同配比对增殖生长的影响 | 第29-31页 |
·继代周期对增殖生长的影响 | 第31-32页 |
·蔗糖浓度对增殖生长的影响 | 第32-33页 |
·壮苗培养 | 第33-35页 |
·生长素和蔗糖配比对弱苗复壮的影响 | 第33-35页 |
·生根培养 | 第35-38页 |
·不同种类生长素对生根的影响 | 第35页 |
·生长素浓度与培养基浓度配比对生根影响 | 第35-38页 |
·驯化与移栽 | 第38-40页 |
·不同炼苗天数对新几内亚凤仙的成活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不同移栽基质和管理 | 第39-40页 |
·愈伤组织诱导 | 第40-43页 |
·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配合对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40-42页 |
·光培养和暗培养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42-43页 |
·刮伤对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43页 |
·培养基的简化试验 | 第43-46页 |
·不同的碳源对比 | 第43-44页 |
·自来水与蒸馏水对比 | 第44-46页 |
4 讨论 | 第46-52页 |
·初代培养 | 第46-48页 |
·外植体不同部位的选取 | 第46页 |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 第46-47页 |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 第47-48页 |
·继代培养 | 第48-49页 |
·基本培养基的影响 | 第48页 |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增殖生长的影响 | 第48-49页 |
·蔗糖浓度对增殖生长的影响 | 第49页 |
·壮苗培养 | 第49页 |
·生根培养的影响因子 | 第49-50页 |
·试管苗的锻炼与移栽 | 第50页 |
·培养基的简化 | 第50-51页 |
·研究展望 | 第51-52页 |
5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图版与说明 | 第57-5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9-60页 |
作者简历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