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0页 |
| ·电力系统通信及继电保护的发展 | 第7-8页 |
| ·电力系统通信的发展现状 | 第7页 |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发展现状 | 第7-8页 |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 ·本课题所做的工作 | 第9-10页 |
| 第二章 整体方案设计 | 第10-15页 |
| ·G703 通信误码生成仪整体要求 | 第10-12页 |
| ·G703 通信误码生成仪整体方案设计 | 第12-15页 |
| ·功能设计 | 第12-13页 |
| ·装置工作流程 | 第13-15页 |
| 第三章 硬件电路设计 | 第15-26页 |
| ·主要芯片选择 | 第15-16页 |
| ·整体硬件电路设计 | 第16-18页 |
| ·嵌入式系统设计 | 第18-20页 |
| ·嵌入式系统发展趋势及分类 | 第18页 |
| ·S3C44B0X 芯片介绍 | 第18-19页 |
| ·S3C44B0X 小系统设计 | 第19-20页 |
| ·64K 锁相环电路设计 | 第20-21页 |
| ·2M 接口电路设计 | 第21-23页 |
| ·64K 接口电路设计 | 第23-24页 |
| ·MCT-G320240DNCW 显示屏电路设计 | 第24-25页 |
| ·MCT-G320240DNCW 接口管脚定义 | 第24页 |
| ·MCT-G320240DNCW 硬件接口电路设计 | 第24-25页 |
| ·键盘电路设计 | 第25页 |
| ·电源电路设计 | 第25-26页 |
| 第四章 误码的生成和添加 | 第26-33页 |
| ·误码生成算法选择 | 第26-28页 |
| ·误码添加及流程 | 第28-33页 |
| ·采用乘同余算法 | 第28-30页 |
| ·采用平均算法 | 第30-32页 |
| ·两种算法的比较 | 第32-33页 |
| 第五章 主要功能模块程序设计 | 第33-47页 |
| ·ARM 控制LCD 程序设计 | 第33-36页 |
| ·功能寄存器设置 | 第33-34页 |
| ·初始化程序设计 | 第34页 |
| ·显示程序设计 | 第34-36页 |
| ·ARM 中断程序设计 | 第36-39页 |
| ·外部中断程序设计 | 第36-38页 |
| ·定时器中断程序设计 | 第38-39页 |
| ·FPGA 部分程序设计 | 第39-47页 |
| ·键盘驱动程序设计 | 第40页 |
| ·通道延时程序设计 | 第40-43页 |
| ·添加误码程序设计 | 第43-46页 |
| ·通道中断程序设计 | 第46-47页 |
| 第六章 试验数据及参数指标 | 第47-56页 |
| ·试验平台的搭建 | 第47-48页 |
| ·试验测试数据分析 | 第48-54页 |
| ·生成误码率测试数据及数据分析 | 第49-50页 |
| ·连续误码位数测试数据及数据分析 | 第50-51页 |
| ·通道延时测试数据及数据分析 | 第51-52页 |
| ·通道中断测试数据及数据分析 | 第52-53页 |
| ·同 WHX803 保护联调 | 第53-54页 |
| ·装置参数指标 | 第54页 |
| ·装置性能比较 | 第54-55页 |
| ·装置应用 | 第55-56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