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勘测、设计与计算论文--勘测论文

大瑞铁路高黎贡山越岭段热水形成机理及地温场特征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前言第10-18页
   ·选题依据及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隧道中高地温问题研究现状第11-13页
     ·地热异常特征研究第13-15页
     ·水化学、同位素方法在地热研究中的应用第15-16页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2章 高黎贡山越岭段地质环境及水文地质条件第18-32页
   ·自然地理第18-20页
   ·地质概况第20-32页
     ·地层岩性第20-25页
     ·地质构造第25-27页
     ·地下水类型划分第27-29页
     ·地下水补径排特征第29-32页
第3章 高黎贡山越岭段地下热水系统第32-54页
   ·地表热显示及热水系统划分第32-37页
     ·怒江南北向水热活动带(Ⅰ)第32-35页
     ·黄草坝-邦腊掌水热活动带(Ⅱ)第35-36页
     ·朝阳-平达水热活动带(Ⅲ)第36-37页
     ·潞西盆地水热活动带(Ⅳ)第37页
     ·龙川江水热活动带(Ⅴ)第37页
   ·地质构造对热水出露的控制分析第37-38页
   ·热水水化学特征第38-50页
     ·常量组分特征第43-46页
     ·微量组分特征第46-50页
   ·地下水系统间的水力联系第50-54页
第4章 高黎贡山越岭段热水形成机理分析第54-85页
   ·热水的补给来源和高程第54-58页
     ·补给来源第54-55页
     ·补给高程第55-58页
   ·热水的年龄第58-60页
   ·热储特征第60-64页
     ·热储类型第60-61页
     ·热储构造第61-63页
     ·热储热源第63-64页
   ·热储温度和热储深度估算第64-77页
     ·常用地热温标第64-67页
     ·矿物-流体平衡判断及地热温标的选取第67-73页
     ·热储温度和地下水循环深度估算第73-77页
   ·地下水混合模型第77-82页
     ·计算法第77-78页
     ·硅-焓图解法第78-82页
   ·热水成因模式第82-85页
第5章 高黎贡山越岭段地温场特征第85-100页
   ·地下水对钻孔温度的影响第85-89页
     ·判断方法第85-86页
     ·判断结果第86-89页
   ·地温分布特征第89-94页
     ·垂直分布第89-90页
     ·平面分布第90-94页
   ·地温梯度分布特征第94-96页
     ·垂直分布第94页
     ·平面分布第94-96页
   ·大地热流特征第96-98页
     ·大地热流值背景第96-97页
     ·研究区大地热流值第97-98页
   ·拟定隧道的热害分布特征第98-100页
结论第100-102页
致谢第102-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岩溶蓄水构造区隧道涌突水量计算探析
下一篇:泸州机场红层软基工程地质特性及工程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