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民族学论文

云南彝族阿哲人“祭龙”活动的当代复兴问题考察--基于对巡检司镇陶瓦村的田野调查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一、绪论第7-15页
 (一) 选题原因及研究意义第7页
 (二) 研究综述第7-10页
  1、关于弥勒阿细人"祭密枝"的相关研究第7-8页
  2、关于红河彝族阿哲文化和陶瓦村"祭龙"活动的研究第8-9页
  3、关于民俗复兴/传统再造问题的研究第9-10页
 (三) 本文所使用的关键概念界说第10-12页
 (四) 研究思路第12-13页
 (五) 田野点概况第13-14页
 (六) 田野调查情况第14-15页
二、陶瓦村祭龙活动概况第15-20页
 1、打鸡卦(正月三十)第15页
 2、祭公龙(二月初一的白天)第15页
 3、"小羊"讨食(二月初一的晚上)第15-17页
 4、驱火妖(二月初二下午)第17页
 5、祭母龙(二月初二晚上)第17-20页
三、祭龙活动的内涵——生殖力崇拜第20-29页
 (一) 祭龙活动中所蕴含的母性崇拜意识第20-23页
 (二) 祭龙活动中所蕴含的树神崇拜意识第23-24页
 (三) 弥勒地区祭密枝与祭龙的对比分析第24-29页
  1、祭密枝第25-27页
  2、祭龙第27页
  3、弥勒地区祭密枝与祭龙的区别与联系第27-29页
四、陶瓦村祭龙活动的复兴过程及其存在的问题第29-39页
 (一) 陶瓦村祭龙活动的复兴过程第29-33页
  1、缘起第29-31页
  2、经过第31-32页
  3、现状第32-33页
 (二) 陶瓦村祭龙活动复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33-39页
  1、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矛盾第33-35页
  2、村民与外来文化人的矛盾第35-36页
  3、外来文化人话语主导权的争夺第36-39页
五、陶瓦村祭龙活动复兴的动力系统第39-50页
 (一) 内在动力第39-43页
  1、文化传承中的"惯习"第39-40页
  2、社会分工带来的团结凝聚、社会结构稳定及村落意识的形成第40-42页
  3、神话传说的推动第42-43页
  4、仪式所带来的身心娱乐第43页
 (二) 外在动力第43-50页
  1、国家力量的在场第44-46页
   (1) 国家行政人员的参与第44-45页
   (2)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影响第45-46页
  2、现实经济利益的驱动第46-48页
  3、外来文化人的推动第48-50页
六、结语第50-52页
附录第52-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公共危机沟通问题研究
下一篇:地方政府网络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