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绪论 | 第7-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7页 |
|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 第7-8页 |
| ·基于MATLAB的实时半实物仿真解决方案简介 | 第8-9页 |
| ·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 | 第9-10页 |
| 2 末制导炮弹制导系统及其半实物仿真概述 | 第10-21页 |
| ·末制导炮弹结构组成和工作过程 | 第10-11页 |
| ·结构组成 | 第10-11页 |
| ·工作过程 | 第11页 |
| ·末制导炮弹的制导系统 | 第11-17页 |
| ·末制导系统的功能及组成 | 第11-12页 |
| ·导引技术 | 第12-13页 |
| ·导引方法 | 第13-14页 |
| ·姿态控制系统 | 第14-15页 |
| ·末制导炮弹分通道控制结构 | 第15-16页 |
| ·控制系统校正方案 | 第16-17页 |
| ·半实物仿真系统 | 第17-20页 |
| ·末制导炮弹制导系统半实物仿真原理 | 第17-18页 |
| ·半实物仿真的优势 | 第18-19页 |
| ·半实物仿真实验系统中的相似原则 | 第19页 |
| ·制导系统半实物仿真技术要求 | 第19-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3 系统实时仿真开发环境及解决方案的选择 | 第21-28页 |
| ·实时系统概述 | 第21页 |
| ·常见的实时仿真环境 | 第21-22页 |
| ·实时工作间(RTW) | 第22-24页 |
| ·RTW的主要功能 | 第23页 |
| ·RTW自动程序创建过程 | 第23-24页 |
| ·Real-Time Windows Target解决方案 | 第24-25页 |
| ·xPC目标(Target)方案 | 第25-27页 |
| ·系统实时性分析及方案确定 | 第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4 弹体特性分析 | 第28-42页 |
| ·坐标系的建立 | 第28-29页 |
| ·弹体运动方程 | 第29-31页 |
| ·运动方程的简化 | 第31-37页 |
| ·小扰动假设下的线性化 | 第32-34页 |
| ·纵向扰动运动方程组 | 第34-35页 |
| ·侧向扰动运动方程组 | 第35-37页 |
| ·末制导炮弹弹体传递函数 | 第37-41页 |
| ·弹丸纵向运动环节传递函数 | 第37-39页 |
| ·弹丸偏航运动环节传递函数 | 第39-41页 |
| ·滚转运动环节传递函数 | 第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5 控制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 第42-59页 |
| ·舵回路建模与仿真 | 第42-49页 |
| ·电动舵机建模 | 第42-43页 |
| ·舵回路建模 | 第43-46页 |
| ·舵机的PID控制仿真 | 第46-49页 |
| ·俯仰通道建模与仿真 | 第49-54页 |
| ·无舵机环节控制仿真 | 第49-51页 |
| ·俯仰通道PID校正回路控制 | 第51-54页 |
| ·滚转通道建模与仿真 | 第54-58页 |
| ·无舵机环节控制仿真 | 第54-56页 |
| ·滚转通道PID校正回路控制 | 第56-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6 系统的实时半实物仿真 | 第59-71页 |
| ·系统主要实物部分的介绍与测试 | 第59-64页 |
| ·电动三轴转台系统 | 第59-61页 |
| ·弹体坐标系与固定坐标系之间坐标转换 | 第59-60页 |
| ·转台伺服系统组成 | 第60页 |
| ·转台控制系统的工作方式 | 第60-61页 |
| ·目标模拟器 | 第61页 |
| ·电视导引头 | 第61-64页 |
| ·电视导引头的基本原理与组成 | 第61页 |
| ·电视导引头的跟踪测试 | 第61-64页 |
| ·基于xPC目标的系统实时半实物仿真的实现 | 第64-70页 |
| ·实时仿真系统组成 | 第64页 |
| ·构建实验平台 | 第64-67页 |
| ·双机通讯连接及制作目标启动盘 | 第64-65页 |
| ·改进系统模型 | 第65-67页 |
| ·xPC目标应用程序的创建和下载 | 第67页 |
| ·系统实时半实物仿真 | 第67-70页 |
| ·控制仿真过程 | 第68页 |
| ·获取仿真救据 | 第68页 |
| ·实时参数调整 | 第68-69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9-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