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9页 |
第一章 从GATT到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司法演进 | 第9-13页 |
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WTO争端解决机构的建立 | 第9-10页 |
二、“王冠上的明珠”——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显著进步 | 第10-13页 |
第二章 争端解决机制的困惑:“世贸裁判所”抑或“外交角力场” | 第13-32页 |
一、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争端解决机制中的“外交”与“司法” | 第13-15页 |
二、“准司法”与“司法”—司法性的评判标准 | 第15-18页 |
1. 程序的确定性 | 第16-17页 |
2. 形式的有效性 | 第17页 |
3. 规则的连续性 | 第17-18页 |
4. 决议的权威性 | 第18页 |
三、司法进步与外交妥协—争端解决机制的性质分析 | 第18-32页 |
(一) 从外部角度看:以程序的确定性和形式的有效性标准分析专家组及上诉机构的选择建立和工作程序 | 第18-26页 |
1. 专家组的选择与建立 | 第19-20页 |
2. 专家组的工作程序 | 第20-23页 |
3. 上诉机构的选择与建立 | 第23-24页 |
4. 上诉机构的工作程序 | 第24-26页 |
(二) 从内部角度看:以规则的连续性和决议的权威性标准分析专家组及上诉机构报告的判例效力和执行 | 第26-32页 |
1. 专家组及上诉机构报告的判例效力 | 第26-29页 |
2. 专家组及上诉机构报告的执行 | 第29-32页 |
第三章 向左走向右走:向真正的司法机构迈进 | 第32-40页 |
一、加强争端解决机制司法力度的必要性 | 第32-35页 |
二、对争端解决机制的改革意见 | 第35-40页 |
1. 提高形式的有效性 | 第35-36页 |
2. 稳定程序连贯规则 | 第36-37页 |
3. 加强工作流程的透明度 | 第37-38页 |
4. 完善专家组和上诉机构报告的执行机制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机遇还是挑战:中国的选择 | 第40-47页 |
一、中国入世第一战—美国钢铁保障措施案 | 第40-42页 |
二、胜利之后的反思—如何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 | 第42-47页 |
(一) 国际方面 | 第43-44页 |
1. 加强对WTO重点成员的动态监视 | 第43页 |
2. 建立对WTO重点成员的预警机制 | 第43页 |
3. 争取中国籍专家加入有关WTO贸易争端的解决过程 | 第43页 |
4. 争取与其他各成员方之间的对话与合作 | 第43-44页 |
5. 树立良好的国际声誉,获得国际道德力量的支持 | 第44页 |
(二) 国内方面 | 第44-47页 |
1. 加强政府与国内企业(行会)之间准确快捷的信息沟通 | 第44-45页 |
2. 政府主管机构与专业律师之间密切合作 | 第45页 |
3. 制定与WTO争端机制相对应的国家政策和法律 | 第45-46页 |
4. 建立专门机构进行研究和咨询并培养自己的世贸专家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注释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