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德育理论论文

生命教育:新品德课改中的一种价值诉求

中文摘要第1-8页
英文摘要第8-10页
前言第10-11页
第一部分 生命:道德教育的根基第11-17页
 一、生命与教育第11-14页
  (一) 生命:教育由以产生的基础第12页
  (二) 生命规律:教育活动的内在依据第12-13页
  (三) 生命完善: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第13-14页
 二、生命与道德教育第14-17页
  (一) 生命是道德教育的基础第15页
  (二) 道德教育是对个体生命存在的超越和提升第15-16页
  (三) 生命与道德教育统一于个体的自我发展第16-17页
第二部分 生命哲学:品德课改生命价值取向的理论参照第17-25页
 一、生命的内涵:生命哲学的阐述第17-20页
  (一) 狄尔泰的生命哲学观第17-18页
  (二) 柏格森的生命哲学观第18-19页
  (三) 居友的生命哲学观第19-20页
 二、生命哲学视野中的生命教育第20-22页
 三、生命教育的基本特征第22-25页
  (一) 敬畏生命:生命教育的第一要义第22-23页
  (二) 超越和完善:生命教育的价值意蕴第23-24页
  (三) 融入生活:生命教育的根本途径第24-25页
第三部分 生命教育:新品德课改中的价值诉求第25-37页
 一、生命教育的实施现状第25-26页
 二、新品德课程改革对生命教育理念的呼唤第26-32页
  (一) 生命的遮蔽与缺失:传统品德教育的批判与反思第26-30页
  (二) 生命的凸显与张扬:新品德课改中的企盼与追求第30-32页
 三、新品德课改理念中生命价值取向的彰显第32-37页
  (一) 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第32-34页
  (二) 关注儿童完整的人性,让儿童学会做人第34-35页
  (三) 关注儿童的内在生命,拓展其精神空间第35-36页
  (四) 关注儿童生命的多样性,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第36-37页
第四部分 生命教育视野中的品德课程改革第37-44页
 一、品德课程的制定者第37-39页
  (一) 确立生命价值取向品德目标,强调师生双方的生命价值实现第37-38页
  (二) 按个体生命自身发展的逻辑编排品德课程内容第38-39页
  (三) 建构师生互动的品德课堂模式,设计发展性评价体系第39页
 二、品德课程的教育者第39-41页
  (一) 坚持促进个体生命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第39-40页
  (二) 运用以生命感悟生命的教学方法第40页
  (三) 转移评价的重心,关注个体生命的多样性第40-41页
 三、品德课程的学习者第41-44页
  (一) 要尊重和敬畏生命第41-42页
  (二) 要体验生命的挫折与磨难第42页
  (三) 要懂得向死而生,超越自我第42-44页
注释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科研成果第49-50页
后记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头孢药物中间体的合成及其配合物的研究
下一篇:李健吾文学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