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步行街公共设施的人性化改进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5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 ·城市步行街公共设施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 ·国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9-10页 |
| ·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 第10-12页 |
| ·结论 | 第12-13页 |
| ·研究的创新和方法 | 第13页 |
| ·研究创新点 | 第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论文框架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城市步行街与公共设施概述 | 第15-22页 |
| ·步行街 | 第15-18页 |
| ·步行街的概念 | 第15-16页 |
| ·步行街应具有的特点 | 第16页 |
| ·步行街建设对城市的意义 | 第16-18页 |
| ·步行街公共设施 | 第18-22页 |
| ·公共设施的概念 | 第18-19页 |
| ·步行街公共设施的特征 | 第19-22页 |
| 第三章 人性化——步行街公共设施建设的视角 | 第22-27页 |
| ·人性化的涵义 | 第22-24页 |
| ·人性化解读 | 第22-23页 |
| ·人性化的概念 | 第23页 |
| ·人性化的内涵 | 第23-24页 |
| ·人性化的内容 | 第24-27页 |
| ·安全性 | 第24页 |
| ·便捷性 | 第24-25页 |
| ·舒适性 | 第25页 |
| ·交往性 | 第25-26页 |
| ·观赏性 | 第26页 |
| ·自我选择性 | 第26-27页 |
| 第四章 国内城市步行街的实例经验 | 第27-35页 |
| ·武汉步行街 | 第27-29页 |
| ·江汉路步行街 | 第27-28页 |
| ·鹰台路 | 第28-29页 |
| ·广州步行街 | 第29-32页 |
| ·经济商业形态比较 | 第30页 |
| ·商贸特点上 | 第30-31页 |
| ·消费群方面 | 第31页 |
| ·环境景色对比上 | 第31-32页 |
| ·两城市步行街改进后的效果 | 第32-35页 |
| ·经济增长得到促进 | 第32-33页 |
| ·城市旅游发展被带动 | 第33页 |
| ·城市活力得到复兴 | 第33页 |
| ·城市历史得以延续 | 第33-34页 |
| ·交通环境得到改善 | 第34-35页 |
| 第五章 天津市步行街公共设施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35-38页 |
| ·交通组织混乱 | 第36-37页 |
| ·交通规划不明确 | 第36页 |
| ·杂乱无章的交通存在于步行街周围 | 第36页 |
| ·停车场缺乏有效组织 | 第36-37页 |
| ·信息标志及卫生设施不足 | 第37页 |
| ·人性化的设计欠缺 | 第37页 |
| ·休息设施欠缺 | 第37页 |
| ·公共卫生设施太少 | 第37-38页 |
| 第六章 天津市步行街公共设施人性化改进的建议措施 | 第38-49页 |
| ·设施的增补和完善 | 第38-45页 |
| ·休息设施的规划 | 第38-39页 |
| ·无障碍设施规划 | 第39-40页 |
| ·公共卫生设施规划 | 第40-41页 |
| ·信息服务设施规划 | 第41-44页 |
| ·交通娱乐设施规划 | 第44-45页 |
| ·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 | 第45-49页 |
| ·加强法规建设和政策的支持 | 第45-46页 |
| ·建立科学的、开放的设计程序 | 第46-47页 |
| ·建立系统有效的管理机制 | 第47-49页 |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