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工业用热工设备论文--换热设备论文--热管论文

CO2低温分离式热管的实验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4页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0-12页
   ·C0_2作为制冷剂的历史第12-13页
   ·C0_2制冷应用研究进展第13-19页
     ·跨临界 C0_2汽车空调第13-15页
     ·C0_2复叠式制冷系统研究概述第15-18页
       ·国内研究状况第15-16页
       ·国外研究状况第16-17页
       ·C0_2复叠式制冷循环的应用现状第17-18页
     ·C0_2跨临界热泵第18-19页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内容第19-23页
     ·本课题的意义第19-20页
     ·系统工作原理第20-22页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2页
     ·实验研究方案第22-23页
   ·本章小结第23-24页
第二章 CO低温分离式热管蒸发段的设计优化第24-53页
   ·前言第24-25页
   ·换热管的壁厚及应力的计算第25-26页
   ·蒸发段的结构设计第26-46页
     ·湿空气参数的计算程序第26-27页
     ·制冷剂 CO物性的计算第27-29页
     ·析湿系数计算公式第29-30页
     ·翅片效率的模型第30页
     ·结霜计算相关公式第30-31页
     ·蒸发器传热系数的相关计算第31-32页
     ·制冷剂侧的对流换热系数第32-37页
       ·加和模型第33-35页
       ·渐进模型第35页
       ·强化模型第35-36页
       ·传热模型的选择第36-37页
       ·壁面温度的计算第37页
     ·蒸发段结构计算第37-38页
     ·蒸发器的空气侧阻力计算第38页
     ·分离式热管充液率的定义第38-39页
     ·分离式热管合理充液率的确定方法第39页
     ·蒸发器的结构优化第39-46页
       ·设计条件第39-46页
   ·蒸发段换热器结构敏感性分析第46-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三章 C0_2分离式热管的理论分析第53-65页
   ·CO分离式热管的阻力分析第53-56页
     ·蒸发段压降第53-54页
     ·回汽管压降第54-55页
     ·中间冷凝器内制冷剂的压降第55-56页
   ·计算结果及分析第56-64页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四章 实验结果分析第65-86页
   ·实验装置及测量系统简介第65-67页
     ·C0_2低温分离式热管主要实验装置第65-66页
     ·参数测量系统第66-67页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第67-69页
     ·试验箱的漏冷实验第68页
     ·分离式热管系统抽真空第68-69页
     ·参数测量装置的布置第69页
     ·热电偶标定第69页
   ·实验的步骤及数据分析第69-84页
     ·热管的传热性能及震荡性分析第69-72页
       ·试验箱内的极限温度第69-70页
       ·降温速率分析第70-72页
     ·系统改造后的实验研究第72-77页
     ·加装分离罐的实验研究第77-78页
     ·单排蒸发器的实验研究第78-80页
     ·传热系数对比第80-81页
     ·单排换热器带负荷运转第81-84页
   ·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值的对比第84页
   ·本章小结第84-86页
第五章 结论第86-89页
   ·结论第86-87页
   ·系统改进方向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5页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5-96页
致谢第96-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兼容法制备钛胶整体柱及在糖类分离中的应用
下一篇:天津市步行街公共设施的人性化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