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的土壤环境效应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2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9-19页
     ·水蚀土壤因子指标的研究第9-11页
     ·水土保持措施下侵蚀土壤的发育第11-18页
     ·水土保持措施因子研究第18-19页
   ·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碳库的贡献第19-20页
   ·水土保持措施对的土壤水库的贡献第20页
   ·问题与展望第20-22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2-32页
   ·研究区概况第22-24页
     ·子午岭次生林区第23页
     ·云雾山草原自然保护区第23页
     ·安塞纸坊沟流域第23-24页
   ·技术路线第24-25页
   ·样地选择第25-26页
     ·子午岭林区第25页
     ·云雾山草原区第25-26页
     ·安塞纸坊沟流域第26页
   ·分析方法第26-32页
     ·土壤样品的采集第26-27页
     ·测定方法第27-30页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30-32页
第三章 水土保持措施下的土壤碳库效应第32-43页
   ·引言第32页
   ·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的土壤发生层第32-34页
   ·土壤有机碳含量第34-37页
     ·土壤剖面各发生层有机碳含量第34-35页
     ·土壤有机碳密度第35页
     ·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第35-37页
     ·表层土壤有机碳与土壤碳密度的关系第37页
   ·表层土壤活性、稳定性有机碳含量第37-40页
     ·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第37-39页
     ·土壤稳定性有机碳含量第39-40页
     ·土壤活性有机碳与稳定性有机碳含量的增长率第40页
   ·小结第40-43页
第四章 水土保持措施下的土壤水库效应第43-51页
   ·引言第43页
   ·表层土壤水分特征第43-48页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模型第43-45页
     ·土壤饱和导水率第45-46页
     ·土壤水分常数第46-47页
     ·影响土壤持水性能的土壤理化因素第47-48页
   ·土壤储水量的变化第48-49页
   ·小结第49-51页
第五章 水土保持措施下的表层土壤结构特征因子第51-58页
   ·引言第51页
   ·土壤团聚体分布第51-53页
   ·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第53-54页
   ·土壤团聚体分形维数与> 0.25 mm 团聚体含量的关系第54页
   ·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第54-55页
   ·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与> 0.25 mm 团聚体含量的关系第55页
   ·土壤结构稳定性评价第55-57页
   ·小结第57-58页
第六章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下的土壤稳渗率模型第58-60页
   ·引言第58页
   ·土壤稳渗率模型的建立第58页
   ·小结第58-60页
第七章 结语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8页
致谢第68-69页
作者简介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高纯度茄尼醇的研究
下一篇:贵阳市公共交通总公司业务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