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各种企业经济论文--跨国公司论文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战略及中国的对策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8页
第一章 一般理论分析第8-18页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分析第8-10页
 1.2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主要方式第10-13页
 1.3 境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3-15页
 1.4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5-18页
第二章 跨国公司在华技术转移战略的发展第18-24页
 2.1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发展阶段第18-20页
  2.1.1 第一阶段(1979-1991年)第18页
  2.1.2 第二阶段(1992-2000年)第18-20页
  2.1.3 第三阶段(2001-)第20页
 2.2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的动机分析第20-22页
  2.2.1 中国政府对 FDI的强制性附带要求第21页
  2.2.2 延长产品技术的生命周期第21页
  2.2.3 占领中国国内市场第21-22页
 2.3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战略的主要特点第22-24页
  2.3.1 逐步进入第22-23页
  2.3.2 广泛合作第23页
  2.3.3 以应用性技术为主第23-24页
第三章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战略的调整第24-35页
 3.1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战略的新发展第24-27页
  3.1.1 国际战略联盟第24-26页
  3.1.2 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第26-27页
 3.2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战略的调整第27-31页
  3.2.1 研发投资当地化第27-29页
  3.2.2 独资控股趋势加强第29-30页
  3.2.3 积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第30-31页
 3.3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战略调整对我国技术进步的影响第31-35页
  3.3.1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战略调整的积极影响第32-33页
  3.3.2 跨国公司对华技术转移战略调整的负面效应第33-35页
第四章 我国技术引进的现状分析第35-49页
 4.1 我国技术引进的现状第35-37页
  4.1.1 引进层面的现状第35-36页
  4.1.2 吸收层面的现状第36页
  4.1.3 创新层面的现状第36-37页
 4.2 我国技术引进的经验教训第37-41页
  4.2.1 我国技术引进的成就与效益第37-38页
  4.2.2 我国技术引进存在的问题第38-41页
 4.3 影响我国技术引进发展的障碍分析第41-45页
  4.3.1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第41-42页
  4.3.2 投资环境有待改善第42-44页
  4.3.3 我国的劳动力素质有待提高第44-45页
 4.4 我国目前技术引进面临的新形势第45-49页
  4.4.1 我国技术引进面临的机遇第45-46页
  4.4.2 我国技术引进面临的严重障碍第46-49页
第五章 中国应对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战略的对策建议第49-60页
 5.1 中国政府的制度安排与应对策略的选择第49-55页
  5.1.1 制定正确的技术发展战略第49-50页
  5.1.2 重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工作第50-51页
  5.1.3 制定知识产权战略第51-52页
  5.1.4 利用跨国公司研发当地化战略提高我国的技术竞争力第52-54页
  5.1.5 为技术转移提供良好的软环境和硬环境第54-55页
 5.2 中国本土企业的应对策略第55-60页
  5.2.1 提高技术引进中的技术选择能力第55-56页
  5.2.2 我国企业应重视技术再创新能力的培养第56-57页
  5.2.3 我国企业必须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第57-58页
  5.2.4 我国企业必须“走出去”利用全球技术资源第58-60页
第六章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西北工业大学业 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第66页
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的历史性回顾
下一篇:丹参愈伤组织诱导与有效成分含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