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显示技术论文

大气折射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7页
第一章 绪论第7-13页
 §1.1 研究背景第7-8页
 §1.2 大气折射率的测量方法第8-11页
  §1.2.1 利用光的干涉原理测量大气折射率第8-10页
  §1.2.2 利用光纤测量大气折射率第10-11页
  §1.2.3 利用大气物理量计算大气折射率第11页
 §1.3 论文研究内容第11-13页
第二章 大气折射率计算理论第13-25页
 §2.1 文献检索第13-14页
  §2.2.1 文献检索用词第13-14页
  §2.2.2 选用的数据库和搜索引擎第14页
 §2.2 两对概念第14-15页
  §2.2.1 折射率和折射度第14页
  §2.2.2 相折射率和群折射率第14-15页
 §2.3 大气折射率的计算方法第15-19页
 §2.4 大气相折射率公式对比分析第19-23页
  §2.4.1 Ciddor-Owens公式与Ciddor-LL公式对比分析第19-20页
  §2.4.2 Rüeger公式与Ciddor-Owens公式对比分析第20-23页
 §2.5 大气折射率公式的确定第23-24页
 §2.6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大气折射率的深入研究第25-38页
 §3.1 大气密度研究第25-27页
  §3.2.1 湿空气密度计算公式第25-27页
  §3.2.2 湿空气密度分析第27页
 §3.2 各个参量对大气折射率的影响第27-34页
  §3.2.1 波长对大气折射率的影响第28-29页
  §3.2.2 大气压强对大气折射率的影响第29-30页
  §3.2.3 大气温度对大气折射率的影响第30-31页
  §3.3.4 相对湿度对大气折射率的影响第31-33页
  §3.3.5 二氧化碳含量对大气折射率的影响第33-34页
  §3.3.6 大气压强和温度对大气折射率的联合影响第34页
 §3.3 高温条件下大气折射率公式的拓展第34-37页
  §3.3.1 优化迭代算法原理第35-37页
  §3.3.2 Rüeger公式的拓展第37页
 §3.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程序开发和结果分析第38-49页
 §4.1 程序设计概述第38-41页
  §4.1.1 程序系统结构第38页
  §4.1.2 程序的主要功能第38-39页
  §4.1.3 程序编译环境和运行平台第39页
  §4.1.4 程序设计流程图第39-41页
 §4.2 Visual C++和MATLAB混编技术第41-45页
  §4.2.1 Visual C++和MATLAB简介第41-42页
  §4.2.2 利用MATLAB编译动态链接库文件第42-43页
  §4.2.3 在Visual C++中使用MATLAB生成的动态链接库第43-44页
  §4.2.4 程序的发布第44-45页
 §4.3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第45-48页
  §4.3.1 折射度公式优化结果第45-46页
  §4.3.2 折射度场数据转换结果和三维动态显示第46-48页
 §4.4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大气层折射率场的研究第49-63页
 §5.1 大气圈概述第49-53页
  §5.1.1 底层大气的组成第49页
  §5.1.2 高层大气的组成第49-50页
  §5.1.3 大气层结构第50-52页
  §5.1.4 对折射率有影响的两种大气成分第52-53页
 §5.2 大气物理量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第53-58页
  §5.2.1 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第53-56页
  §5.2.2 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变化第56-58页
  §5.2.3 水汽压随高度的变化第58页
 §5.3 大气层折射率场建模第58-62页
  §5.3.1 数值计算第58-60页
  §5.3.2 公式拟合第60-62页
 §5.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六章 论文总结和展望第63-65页
附录第65-68页
 Ⅰ.不同角度下折射度场三维彩图第65-66页
 Ⅱ.新编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数据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效率数学教学过程的特征研究
下一篇:啤酒冷混浊的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