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角蛋白酶的发酵、理化性质及应用研究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9页 |
| ·角蛋白简介 | 第8页 |
| ·降解角蛋白的微生物 | 第8-11页 |
| ·细菌 | 第9页 |
| ·放线菌 | 第9-10页 |
| ·真菌 | 第10-11页 |
| ·角蛋白降解的生化机制 | 第11-12页 |
| ·物理压力理论 | 第11页 |
| ·膜电位理论 | 第11页 |
| ·复合酶理论 | 第11-12页 |
| ·无机变性理论 | 第12页 |
| ·酶解羽毛角蛋白技术的应用 | 第12-18页 |
| ·羽毛粉蛋白饲料的应用 | 第12-13页 |
| ·羽毛粉蛋白饲料的主要加工方法 | 第13-17页 |
| ·高温高压水解法 | 第13-14页 |
| ·化学处理法 | 第14-15页 |
| ·膨化法 | 第15-16页 |
| ·生物加工法 | 第16-17页 |
| ·从羽毛角蛋白中制备复合氨基酸微量元素鳌合物 | 第17-18页 |
|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19-30页 |
| ·仪器设备与材料 | 第19-20页 |
| ·仪器设备 | 第19页 |
| ·角蛋白粉 | 第19-20页 |
| ·发酵菌种 | 第20页 |
| ·培养基 | 第20页 |
| ·实验方法 | 第20-30页 |
| ·角蛋白酶酶活测定方法中底物的选择 | 第20-21页 |
| ·发酵1条9件的优化 | 第21-23页 |
| ·基本培养基中羽毛粉种类和含量的选择 | 第21页 |
| ·辅助碳源的优化 | 第21页 |
| ·辅助氮源的优化 | 第21页 |
| ·发酵温度的优化 | 第21页 |
| ·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曲线测定 | 第21页 |
| ·发酵过程中角蛋白酶活力曲线测定 | 第21页 |
| ·发酵液上清SDS-PAGE电泳 | 第21-23页 |
| ·羽毛降解活性检测 | 第23-24页 |
| ·通过两种方法检测发酵液对羽毛角蛋白的降解能力 | 第23-24页 |
| ·粗酶液理化性质研究 | 第24-25页 |
| ·最适pH 试验 | 第24页 |
| ·pH 稳定性试验 | 第24页 |
| ·最适温度试验 | 第24页 |
| ·热稳定性试验 | 第24页 |
| ·不同离子对发酵液酶活的影响 | 第24-25页 |
| ·酶解羽毛角蛋白效果研究 | 第25-30页 |
| ·酶解鸡毛制备羽毛粉的研究 | 第25-26页 |
| ·酶解鸭毛粉制备可溶性蛋白的研究 | 第26-30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0-49页 |
| ·角蛋白酶酶活测定方法中底物的选择 | 第30页 |
| ·发酵条件的优化 | 第30-33页 |
| ·羽毛粉种类和含量的选择 | 第30-31页 |
| ·辅助碳源的优化 | 第31页 |
| ·辅助氮源的优化 | 第31页 |
| ·发酵温度的优化 | 第31-32页 |
| ·测定菌体生长曲线 | 第32页 |
| ·发酵过程中角蛋白酶活力曲线测定 | 第32-33页 |
| ·发酵液上清电泳图 | 第33页 |
| ·羽毛降解活性检测 | 第33-35页 |
| ·观察羽毛降解情况 | 第33-35页 |
| ·发酵过程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35页 |
| ·粗酶的理化性质研究 | 第35-39页 |
| ·最适pH 试验 | 第35页 |
| ·pH 稳定性试验 | 第35-36页 |
| ·最适反应温度试验 | 第36页 |
| ·热稳定性试验 | 第36-37页 |
| ·不同金属离子对角蛋白酶酶活的影响 | 第37-39页 |
| ·Na_2So_4 对发酵液酶活的影响 | 第37页 |
| ·MgSo_4 对发酵液酶活的影响 | 第37-38页 |
| ·CaCl_2 对发酵液酶活的影响 | 第38页 |
| ·K_2SO_4 对发酵液酶活的影响 | 第38-39页 |
| ·酶解羽毛角蛋白效果研究 | 第39-49页 |
| ·角蛋白酶酶解鸡毛制备羽毛粉的研究 | 第39-40页 |
| ·酶解鸭毛粉制备可溶性蛋白的研究 | 第40-49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49-50页 |
| 结论 | 第49页 |
| 展望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 致谢 | 第56-57页 |
| 个人简历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