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热力工程理论论文--传热学论文

毛细泵回路流动与换热机理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主要符号说明第13-15页
1 绪论第15-28页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5-16页
   ·CPL和 LHP系统工作原理简介第16-18页
     ·CPL系统工作原理第16-17页
     ·LHP系统工作原理第17-18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8-26页
     ·CPL技术的发展概况第18-22页
     ·LHP技术的发展概况第22-25页
     ·国内CPL和 LHP技术的发展概况第25-26页
   ·本文工作简介第26-28页
2 蒸发器工作机理研究第28-39页
   ·毛细芯内流动与换热的ZD数值模型第28-33页
     ·模型简介第28-31页
     ·结果及分析第31-33页
   ·蒸发器内流动与换热的3D数值模型第33-37页
     ·模型简介第33-34页
     ·结果及分析第34-37页
   ·本章小结第37-39页
3 系统动力学与热力学特性的理论分析第39-60页
   ·系统稳态特性分析第39-50页
     ·系统运行特性第39-41页
     ·LHP系统稳态模型第41-47页
     ·结果及分析第47-50页
   ·系统瞬态特性分析第50-59页
     ·系统模型简介第50-54页
     ·结果及讨论第54-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4 CPL和 LHP系统的优化设计第60-75页
   ·高性能毛细芯的研制第60-68页
     ·型坯的制备第60-62页
     ·烧结参数对毛细芯性能影响的研究第62-67页
     ·两种制备方法的对比第67-68页
   ·CPL及 LHP系统结构优化设计第68-73页
     ·蒸发器第68-69页
     ·冷凝器第69-70页
     ·储液罐第70-71页
     ·工质的选择第71-72页
     ·充装系统及充液率第72-73页
   ·本章小结第73-75页
5 毛细泵回路系统实验研究第75-124页
   ·CPL系统初步实验研究第75-95页
     ·实验装置简介第75-77页
     ·启动特性分析第77-80页
     ·功率突变对系统的影响第80-83页
     ·周期性热负荷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第83-85页
     ·反重力性能第85-88页
     ·储液罐温度改变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第88-89页
     ·充液率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第89-92页
     ·温度波动分析第92-94页
     ·实验小结第94-95页
   ·优化后的CPL系统实验研究第95-104页
     ·CPLIII系统简介第95-97页
     ·水平条件下的实验分析第97-100页
     ·反重力条件下的实验分析第100-103页
     ·温度波动分析第103-104页
     ·实验小结第104页
   ·LHP系统实验研究第104-122页
     ·实验装置简介第104-105页
     ·启动特性第105-108页
     ·功率突变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第108-111页
     ·反重力性能第111-113页
     ·不同姿态的启动及运行特性第113-116页
     ·周期性热负荷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第116页
     ·温度波动分析第116-118页
     ·蒸发器温度与热负荷的关系第118-120页
     ·实验小结第120-122页
   ·本章小结第122-124页
6 毛细芯内流动与换热的介观数值模拟探索第124-153页
   ·引言第124-125页
   ·格子—Boltzmann方法简介第125-126页
   ·多孔毛细芯中格子-Boltzmann流动模型第126-133页
     ·模型简介第126-129页
     ·模型的验证及可行性分析第129-133页
   ·多孔毛细芯中格子—Boltzmann热力学模型第133-140页
     ·格子-Boltzmann导热模型第133-137页
     ·格子-Boltzmann对流扩散模型第137-140页
   ·基于图像分析和傅立叶变换的三维毛细芯重构技术第140-145页
     ·理论基础第141-142页
     ·三维多孔毛细芯的重构过程简介第142-143页
     ·3D多孔毛细芯的重构实例第143-145页
   ·格子-Boltzmann模型并行计算的实现第145-152页
     ·消息传递接口MPI简介第146-148页
     ·基于 MPI的格子-Boltzmann并行模型的建立第148-152页
   ·本章小结第152-153页
7 结语第153-158页
   ·主要研究结论第153-155页
   ·主要创新点第155-156页
   ·下一步研究设想第156-158页
致谢第158-15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第159-160页
参考文献第160-168页

论文共1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速走丝线切割运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下一篇:波形控制逆变CO2焊机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