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v6数据包标记的网络拥塞控制算法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拥塞控制的研究与发展 | 第10-12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2页 |
·本文的内容及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第2章 TCP 拥塞控制 | 第13-29页 |
·拥塞的定义 | 第13-14页 |
·拥塞控制概述 | 第14-15页 |
·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的关系 | 第15页 |
·TCP 流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15-19页 |
·TCP 报文头 | 第15-16页 |
·TCP 的滑动窗口机制 | 第16-18页 |
·重传策略 | 第18-19页 |
·确认策略 | 第19页 |
·自同步机制 | 第19-20页 |
·加性增加倍乘减小 | 第20-24页 |
·重发超时管理 | 第24-26页 |
·RTT 方差估计(Jacobson 算法) | 第24-25页 |
·指数RTO 退避 | 第25页 |
·Karn 算法 | 第25-26页 |
·窗口管理 | 第26-29页 |
·慢启动 | 第26-27页 |
·拥塞避免 | 第27-29页 |
第3章 基于模拟实验的TCP 拥塞控制算法的分析 | 第29-45页 |
·TCP 拥塞控制算法 | 第29-31页 |
·Tahoe TCP | 第29页 |
·Reno TCP | 第29-30页 |
·New-Reno TCP | 第30页 |
·SACK TCP | 第30-31页 |
·模拟实验 | 第31-43页 |
·模拟实验场景 | 第31-32页 |
·一个分组被丢弃 | 第32-34页 |
·有2 个分组丢失的场景 | 第34-37页 |
·3 个分组丢失的模拟实验 | 第37-41页 |
·4 个分组丢失的模拟实验 | 第41-43页 |
·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基于带宽估计的TCP 拥塞控制算法 | 第45-54页 |
·等效链路带宽估计算法 | 第45-49页 |
·基本原理 | 第45-48页 |
·与Westwood 间的差异 | 第48-49页 |
·等效链路带宽估计的实现 | 第49-52页 |
·基于链路带宽估计的网络拥塞控制算法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5章 数据包标记算法 | 第54-67页 |
·引入包标记的必要性 | 第54-56页 |
·ECN :显式拥塞通知 | 第56-57页 |
·IP 中的显式拥塞通知 | 第56页 |
·传输协议对显式拥塞通知的支持 | 第56-57页 |
·基于流的包标记算法 | 第57-62页 |
·包标记算法的协议支持 | 第57-58页 |
·统计路由器中数据流的个数 | 第58-62页 |
·包标记 | 第62页 |
·仿真实验和性能评价 | 第62-66页 |
·跟踪拥塞控制窗口cwnd | 第63-64页 |
·算法的改进过程 | 第64-65页 |
·吞吐率的比较 | 第65-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8页 |
附录 网络仿真软件NS | 第68-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