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灰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的应用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主要研究的内容和目的意义 | 第15-16页 |
第2章 二灰碎石基层的性能分析 | 第16-28页 |
·路面基层性能 | 第16页 |
·二灰混合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16-18页 |
·二灰碎石混合料的力学性能 | 第18-21页 |
·二灰碎石混合料的收缩性 | 第21-23页 |
·引起收缩的原因 | 第21-22页 |
·收缩的影响因素 | 第22-23页 |
·二灰碎石混合料的稳定性 | 第23-25页 |
·二灰碎石混合料的耐久性 | 第25-27页 |
·冻融循环试验 | 第25页 |
·干湿循环试验 | 第25-26页 |
·浸水试验 | 第26页 |
·冲刷试验 | 第26-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二灰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 第28-37页 |
·基本原则 | 第28页 |
·设计方法、步骤 | 第28-32页 |
·原材料的要求 | 第28-29页 |
·二灰含量的确定 | 第29-30页 |
·集料含量的确定 | 第30-31页 |
·集料级配的确定 | 第31页 |
·二灰碎石最佳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的确定 | 第31-32页 |
·试验设计 | 第32-35页 |
·原材料性能 | 第32-33页 |
·配比设计 | 第33-35页 |
·强度试验 | 第35页 |
·小结 | 第35-37页 |
第4章 二灰碎石强度形成机理和外掺剂的影响 | 第37-50页 |
·二灰碎石强度形成机理 | 第37-38页 |
·石灰在水溶液中的解离作用 | 第37页 |
·石灰的结晶作用和碳化作用 | 第37-38页 |
·石灰与粉煤灰的火山灰反应 | 第38页 |
·集料的嵌挤作用 | 第38页 |
·提高二灰碎石早期强度的措施 | 第38-41页 |
·物理方法 | 第39页 |
·化学方法 | 第39-41页 |
·外掺剂对二灰碎石强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外掺剂对二灰碎石强度的作用机理分析 | 第42-48页 |
·热重分析 | 第42页 |
·室内力学试验分析 | 第42-43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3-46页 |
·电子显微分析 | 第46-48页 |
·小结 | 第48-50页 |
第5章 二灰碎石基层的施工控制和质量检测 | 第50-59页 |
·二灰碎石施工配合比设计 | 第50-51页 |
·施工工艺 | 第51-54页 |
·施工要求 | 第51-52页 |
·工艺流程 | 第52页 |
·二灰碎石基层施工 | 第52-54页 |
·二灰碎石、水泥粉煤灰及水泥碎石基层经济比较 | 第54-55页 |
·质量控制和检测 | 第55-58页 |
·压实度指标 | 第55-56页 |
·平整度指标 | 第56-57页 |
·厚度指标 | 第57页 |
·探地雷达无损检测 | 第57-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二灰碎石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研究 | 第59-69页 |
·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的设计方法 | 第59-62页 |
·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 | 第60页 |
·设计标准和设计参数 | 第60-62页 |
·沥青路面典型结构 | 第62-65页 |
·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组合原则 | 第62-63页 |
·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组合的特点 | 第63-64页 |
·沥青路面典型结构推荐用表及指南 | 第64-65页 |
·沥青路面合理厚度的探讨 | 第65-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