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 第1-9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6页 |
1.2 企业文化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6-7页 |
1.3 本文研究的总体思路和难点 | 第7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7-9页 |
2.企业文化的产生背景和基本理论 | 第9-24页 |
2.1 人类社会与文化时代 | 第9-14页 |
2.1.1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因素 | 第9-11页 |
2.1.2 跨进文化时代的现代社会 | 第11-12页 |
2.1.3 文化时代的企业管理 | 第12-14页 |
2.2 文化时代中的中国企业 | 第14-18页 |
2.2.1 中国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 | 第14-16页 |
2.2.2 核心竞争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 | 第16-18页 |
2.3 企业文化的基本理论 | 第18-24页 |
2.3.1 文化的概念 | 第18-20页 |
2.3.2 企业文化的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2.3.3 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 | 第21-24页 |
3.东西方企业文化比较研究 | 第24-57页 |
3.1 日本文化传统考察 | 第24-31页 |
3.1.1 日本文化的成长机制 | 第24-26页 |
3.1.2 日本文化的内在机制 | 第26-28页 |
3.1.3 日本文化的外显机制 | 第28-30页 |
3.1.4 基本总结 | 第30-31页 |
3.2 美国文化的渊源透视 | 第31-37页 |
3.2.1 美国文化的成长机制 | 第31-33页 |
3.2.2 美国文化的内在机制 | 第33-35页 |
3.2.3 美国文化的外显机制 | 第35-37页 |
3.2.4 基本总结 | 第37页 |
3.3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 第37-43页 |
3.3.1 中国传统文化的成长机制 | 第37-39页 |
3.3.2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机制 | 第39-41页 |
3.3.3 中国传统文化的外显机制 | 第41-43页 |
3.3.4 基本总结 | 第43页 |
3.4 企业文化的基本特征比较分析 | 第43-57页 |
3.4.1 基本价值理念的比较分析 | 第43-45页 |
3.4.2 企业决策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45-48页 |
3.4.3 企业经营观念的比较分析 | 第48-50页 |
3.4.4 企业管理特征的比较分析 | 第50-51页 |
3.4.5 企业与社会间关系的比较分析 | 第51-54页 |
3.4.6 企业核心理念的比较分析 | 第54-57页 |
4.石油企业文化塑造模式:学习型文化 | 第57-74页 |
4.1 石油企业塑造学习型文化的客观原因 | 第57-64页 |
4.1.1 建立学习型文化的必要性:学习——企业生命的泉源 | 第57-60页 |
4.1.2 石油企业塑造学习型文化的具体原因 | 第60-64页 |
4.2 学习型文化的主要特征和内容 | 第64-74页 |
4.2.1 学习型文化的主要特征 | 第64-66页 |
4.2.2 学习型文化的主要内容 | 第66-74页 |
5.石油企业塑造学习型文化对策 | 第74-100页 |
5.1 石油企业学习型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应遵循的原则 | 第74-75页 |
5.2 塑造反映石油特色和理念的企业形象 | 第75-81页 |
5.2.1 企业标识 | 第75页 |
5.2.2 企业精神 | 第75-78页 |
5.2.3 企业理念 | 第78-80页 |
5.2.4 全面实施名牌战略 | 第80-81页 |
5.3 知识管理 | 第81-90页 |
5.3.1 知识管理的定义和工具 | 第81-84页 |
5.3.2 知识管理的实施 | 第84-90页 |
5.4 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实施 | 第90-91页 |
5.5 建设高效团队 | 第91-97页 |
5.6 从变革开始,改变企业不良习惯 | 第97-100页 |
6.结论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