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英文摘要 | 第8-12页 |
| 引言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动态 | 第13-27页 |
| ·化感作用研究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 第13-14页 |
| ·化感物质的来源和种类 | 第14-15页 |
| ·化感作用的表现形式及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 ·化感作用的基本机理 | 第18-20页 |
| ·影响化感效应的主要因素 | 第20-25页 |
| ·化感作用的应用前景及其科学开发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7-32页 |
| ·研究方法和思路 | 第27-28页 |
| ·材料和试验设计 | 第28-31页 |
| ·测定项目及测定方法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根系分泌物的分离鉴定和生物活性检测 | 第32-50页 |
| ·小麦、玉米、蚕豆和鹰咀豆根系分泌物的GC-MS鉴定结果 | 第32-37页 |
| ·小麦、玉米、鹰咀豆根分泌物的生物化学活性 | 第37-48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48-50页 |
| 第四章 不同浓度的间甲酚对间作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 第50-63页 |
| ·不同浓度的间甲酚对小麦、蚕豆及小麦//蚕豆地上组织的生长量 | 第50-52页 |
| ·间甲酚对不同作物根系生长的影响 | 第52-53页 |
| ·间甲酚对间作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53-59页 |
| ·间甲酚及种植模式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 第59-61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61-63页 |
| 第五章 不同磷水平下间甲酚对小麦//蚕豆根区微生物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 第63-91页 |
| ·不同磷水平下间甲酚与不同作物地上组织生长的影响 | 第63-69页 |
| ·施磷及间甲酚对间作根重及根冠比的调控 | 第69-72页 |
| ·不同磷水平下间甲酚对不同种植模式土壤酶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第72-81页 |
| ·磷素、间甲酚作用下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养分含量 | 第81-82页 |
| ·磷素、间甲酚作用下土壤酶、微生物数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相互关系 | 第82-88页 |
| ·小结和讨论 | 第88-91页 |
| 第六章 玉米//蚕豆及玉米//鹰咀豆对根系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91-100页 |
| ·玉米//蚕豆及玉米//鹰咀豆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 第91页 |
| ·玉米//蚕豆及玉米//鹰咀豆根系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91-95页 |
| ·种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 第95-98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98-100页 |
| 第七章 玉米//蚕豆及玉米//鹰咀豆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 第100-108页 |
| ·不同间作模式的生物量积累差异 | 第100-102页 |
| ·种植模式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 | 第102-104页 |
| ·不同种植模式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 第104-106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106-108页 |
|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讨论 | 第108-112页 |
| 致谢 | 第112-113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13-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