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引言 | 第14-16页 |
第一部分 刑事政策概述 | 第16-23页 |
一、刑事政策的概念 | 第16-17页 |
(一) 刑事政策的理论综述 | 第16-17页 |
(二) 刑事政策的概念界定 | 第17页 |
二、刑事政策的历史沿革 | 第17-23页 |
(一) 国外刑事政策的发展轨迹 | 第17-18页 |
(二) 我国刑事政策的发展历史 | 第18-23页 |
第二部分 区域刑事政策的理念 | 第23-33页 |
一、区域法治的内涵 | 第23-26页 |
(一) 区域法治的概念 | 第23-24页 |
(二) 区域法治与地方保护主义的关系 | 第24-25页 |
(三) 区域法治与整体法治的关系 | 第25-26页 |
二、区域刑事政策的概念与功能 | 第26-30页 |
(一) 区域刑事政策的概念 | 第26-28页 |
(二) 区域刑事政策的功能 | 第28-30页 |
三、区域刑事政策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 第30-33页 |
(一) 区域刑事政策与刑法基本原则 | 第30-31页 |
(二) 区域刑事政策与总刑事政策 | 第31-32页 |
(三) 区域刑事政策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 第32-33页 |
第三部分 区域刑事政策的理论基础 | 第33-46页 |
一、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是区域刑事政策的根本原因 | 第33-36页 |
(一) 政治因素对刑事政策变化的影响 | 第33页 |
(二) 经济因素对刑事政策变化的影响 | 第33-34页 |
(三)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对区域刑事政策的原因意义 | 第34-36页 |
二、常识、常理和常情是区域刑事政策的理论基石 | 第36-38页 |
(一) 常识、常理和常情的概念 | 第36页 |
(二) 常识、常理和常情对区域刑事政策的理论意义 | 第36-38页 |
三、区域法治的正当性是区域刑事政策的前提 | 第38-40页 |
(一) 法治的渐进性决定区域法治的必要性 | 第38-39页 |
(二) 地方的能动性决定区域法治的现实性 | 第39-40页 |
四、区域刑事政策的宪政基础 | 第40-44页 |
(一) 区域法治具有宪政基础 | 第40页 |
(二) 区域法治承载法治统一性的意蕴 | 第40-44页 |
五、刑事政策的灵活性与具体性是区域刑事政策的实现条件 | 第44-46页 |
第四部分 区域刑事政策的实践 | 第46-53页 |
一、区域刑事政策的实践应用 | 第46-47页 |
二、区域刑事政策的实践走向 | 第47-53页 |
(一) 以刑法在区域内的有效实施为前提 | 第47-49页 |
(二) 建立二级刑事司法解释体制 | 第49-51页 |
(三) 营造区域良性发展的刑事政策环境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