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基于玉米高代回交群体的QTL分析

致谢第1-8页
摘要第8-9页
1 文献综述第9-19页
   ·作物农艺性状的遗传第9页
   ·遗传标记的种类及特点第9-11页
     ·形态标记第9页
     ·细胞学标记第9页
     ·蛋白质标记第9页
     ·DNA 分子标记第9-11页
       ·RFLP 标记第10页
       ·RAPD 标记第10页
       ·AFLP 标记第10-11页
       ·SSR 标记第11页
       ·ISSR 标记第11页
       ·其它分子标记第11页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第11-12页
     ·经典遗传图谱第11-12页
     ·分子连锁图第12页
   ·数量性状基因座位(QTL)第12-16页
     ·QTL 定位的原理及方法第13-14页
     ·QTL 定位策略第14-15页
       ·选择基因型分析第14页
       ·分离群体分组分析第14页
       ·比较定位第14-15页
     ·QTL 的定位群体第15-16页
       ·初级作图群体第15-16页
       ·次级作图群体第16页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第16-17页
   ·玉米QTL 定位研究现状第17页
   ·玉米株型的QTL 定位第17页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7-19页
2 玉米高代回交群体的构建第19-31页
   ·前言第19-20页
   ·材料与方法第20-23页
     ·材料第20页
     ·SSR 分子标记检测技术第20-23页
       ·主要试剂第21页
       ·仪器设备第21页
       ·DNA 提取第21页
       ·PCR 反应第21-22页
       ·电泳第22-23页
     ·供体染色体片段长度的计算方法第23页
   ·结果与分析第23-29页
     ·亲本间标记的多态性筛选第23-24页
     ·BC_2F_1 基因组成分分析第24-25页
       ·供体染色体片段数第24-25页
       ·供体染色体片段长度第25页
       ·供体基因组的大小第25页
     ·BC_3F_1 基因组成分分析第25-27页
       ·供体染色体片段数第25-26页
       ·供体染色体片段长度第26页
       ·供体基因组的大小第26-27页
     ·不同世代供体基因组的变化第27-29页
       ·世代间供体染色体片段数的变化第27页
       ·世代间供体片段长度的变化第27-28页
       ·世代间供体基因组大小的变化第28-29页
       ·供体基因组成分在BC2F1 和BC3F1 之间的变化第29页
   ·讨论第29-31页
     ·MAS 构建高代回交群体第29-30页
     ·回交的遗传效应第30页
     ·遗传图谱第30页
     ·片段长度第30-31页
3 玉米株型性状的QTL 分析第31-45页
   ·材料与方法第31-33页
     ·材料第31-32页
     ·方法第32-33页
   ·结果与分析第33-41页
     ·试验田的环境一致及亲本间的差异性分析第33页
     ·高代回交群体中各农艺性状的表型分析第33-35页
     ·QTL 定位第35-41页
       ·株高第35页
       ·穗位高第35页
       ·雄穗分枝数第35-36页
       ·雄穗长第36页
       ·叶挺直长第36-37页
       ·叶夹角第37页
       ·叶向值第37页
       ·叶长第37-38页
       ·叶宽第38页
       ·叶面积第38-41页
   ·讨论第41-45页
     ·QTL 定位方法的比较第41页
     ·与以往研究结果比较第41-44页
     ·QTL 的利用及进一步研究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7页
ABSTRACT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淮麦区部分小麦种质资源中矮秆基因的分布及周88114矮矮秆基因的遗传分析
下一篇:混合选择对玉米群体品质的改良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