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1页 |
·研究背景和动机 | 第8-9页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9页 |
·创新点和重难点 | 第9-11页 |
2 民营企业创始资本:理论回顾 | 第11-24页 |
·民营企业创业融资的现状 | 第11-14页 |
·民营企业创业融资的现状与特征 | 第11-12页 |
·民营企业创业的融资瓶颈 | 第12-14页 |
·融资结构理论回顾 | 第14-18页 |
·平衡理论 | 第15页 |
·非对称性信息理论和金融中介理论 | 第15-16页 |
·融资次序理论 | 第16页 |
·金融成长周期理论 | 第16-17页 |
·关系融资理论 | 第17-18页 |
·商业信用理论 | 第18页 |
·民营企业创始资本理论综述 | 第18-24页 |
·基本内涵与特点 | 第18-1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总结和评论 | 第22-24页 |
3 民营企业创始资本的主要来源形式 | 第24-42页 |
·企业内部集资 | 第24-28页 |
·企业内部集资的涵义 | 第24-25页 |
·内部集资与民营企业创业融资 | 第25-28页 |
·私募股权投资 | 第28-32页 |
·私募股权投资的涵义 | 第28-30页 |
·私募股权投资与民营企业创业融资 | 第30-32页 |
·民间金融组织借贷 | 第32-38页 |
·民间金融组织的主要形式 | 第32-34页 |
·民间金融组织借贷与民营企业创业融资 | 第34-38页 |
·商业信用 | 第38-42页 |
·商业信用的涵义 | 第38-39页 |
·商业信用与民营企业创业融资 | 第39-42页 |
4 民营企业创始资本形成原因的计量过程:数据分析 | 第42-55页 |
·数据基本面分析 | 第42-48页 |
·样本来源与描述 | 第42-44页 |
·样本指标相关性分析 | 第44-48页 |
·模型意义及变量选择 | 第48-49页 |
·统计分析 | 第49-53页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结果的经济学含义解释 | 第53-54页 |
·相关建议 | 第54-55页 |
5 创始资本来源的拓展:中小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创业融资 | 第55-65页 |
·中小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创业融资 | 第55-58页 |
·中小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创业融资的支持 | 第55-56页 |
·中小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创业融资的参与机制 | 第56-58页 |
·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案例分析 | 第58-65页 |
·台州市商业银行—微小贷款模式 | 第58-61页 |
·浙商银行杭州城西支行—桥隧模式 | 第61-65页 |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65-68页 |
·结论阐述 | 第65-66页 |
·政策建议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 | 第72-74页 |
后记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