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引言 | 第9-13页 |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本文的基本框架 | 第10-11页 |
·本文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1-13页 |
2 相关概念与理论综述 | 第13-24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3-18页 |
·家族企业的定义 | 第13-15页 |
·代际传承的界定 | 第15-16页 |
·华人范围的界定 | 第16-17页 |
·“分家”的含义 | 第17-18页 |
·相关理论的回顾 | 第18-24页 |
·代际传承影响因素 | 第18-20页 |
·代际传承过程模型 | 第20-22页 |
·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2-24页 |
3 传统家产继承制度──诸子均分制 | 第24-39页 |
·传统家产继承制度的起源与定型 | 第24-25页 |
·诸子均分制度形成的原因 | 第25-29页 |
·诸子均分制形成以土地私有制为前提条件 | 第26-27页 |
·生产力的发展是诸子均分制度形成的经济基础 | 第27-28页 |
·宗法制度的变迁是诸子均分制度形成的社会根源 | 第28-29页 |
·诸子均分制度的原则 | 第29-34页 |
·以“房”为单位原则 | 第29-31页 |
·私有制原则 | 第31-32页 |
·均衡原则 | 第32-34页 |
·传统继承制度的分家方式 | 第34-37页 |
·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的“分爨” | 第34-35页 |
·使用权和所有权统一的“分产” | 第35-37页 |
·传统继承制度的分家过程 | 第37-39页 |
4 传统工商家族对诸子均分传承制度的改进 | 第39-57页 |
·财产性质的差异是传统工商家族传承制度变迁的动因 | 第39-40页 |
·所有权、经营权传承与传统工商家族经济组织传承模式 | 第40-46页 |
·传统工商家族所有权的传承 | 第40页 |
·传统工商家族经营权的传承 | 第40-42页 |
·所有权与经营权共同决定的家族经济组织传承模式 | 第42-46页 |
·传统工商家族字号品牌的传承 | 第46-49页 |
·字号品牌传承的特殊性 | 第46页 |
·传统工商家族字号品牌的传承方式 | 第46-48页 |
·字号品牌单子传承的经济学解释 | 第48-49页 |
·传统工商家族社会资本的传承 | 第49-53页 |
·社会资本的界定 | 第49-50页 |
·社会资本传承的特殊性 | 第50页 |
·社会资本传承的经济学分析──契约类型与交易成本 | 第50-52页 |
·传统工商家族社会资本的传承方式 | 第52-53页 |
·传统工商家族精神文化的传承 | 第53-57页 |
·一个模型的引入 | 第53-55页 |
·解决均分而产生的效率低下问题的策略──家族精神 | 第55页 |
·传统工商家族家族精神文化的传承 | 第55-57页 |
5 案例研究──胡开文墨业的家族传承 | 第57-66页 |
·胡开文墨业的发展简史 | 第57-58页 |
·胡开文墨业所有权、经营权与经济组织传承模式 | 第58-62页 |
·胡氏家产所有权的诸子均分 | 第58-59页 |
·胡氏家产经营权传承的二元模式 | 第59-60页 |
·胡氏家族经济组织传承的混合模式 | 第60-62页 |
·胡开文墨业其他类型资产的传承 | 第62-66页 |
·胡开文墨业的品牌传承──“起桌要更名” | 第62-63页 |
·胡氏家族社会资本的传承──“官商分工” | 第63-64页 |
·胡开文墨业家族精神的传承 | 第64-66页 |
6 传统家业传承制度对华人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启示 | 第66-73页 |
·华人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概况 | 第66-68页 |
·对华人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启示 | 第68-71页 |
·华人家族企业传承制度的核心 | 第68页 |
·华人家族企业家族传承的内容 | 第68-69页 |
·华人家族企业继承人的来源与培养 | 第69-70页 |
·华人家族企业组织传承的模式 | 第70-71页 |
·华人家族企业传承的沟通机制 | 第71页 |
·华人家族企业代际传承模型 | 第71-73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附录 | 第80-86页 |
后记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