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引言 | 第9页 |
·转向系统的发展概述 | 第9-12页 |
·液压动力转向系统 | 第9-10页 |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 第10-11页 |
·EPS相对于HPS的优点 | 第11-12页 |
·EPS系统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国外EPS研究状况 | 第12-13页 |
·国内EPS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本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2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传动机构方案分析和参数确定 | 第16-35页 |
·引言 | 第16页 |
·两种可行助力方案的原理及特点 | 第16-18页 |
·蜗轮蜗杆—差动轮系机构 | 第16-17页 |
·蜗轮蜗杆助力传动机构 | 第17-18页 |
·转向系统性能 | 第18页 |
·转向灵敏性 | 第18页 |
·转向手感 | 第18页 |
·两种助力机构性能对比 | 第18-24页 |
·运动学分析比较 | 第19-20页 |
·动力学分析 | 第20-23页 |
·算例分析 | 第23-24页 |
·蜗轮蜗杆—差动轮系机构设计及实体模型 | 第24-25页 |
·EPS系统电机的选取 | 第24页 |
·蜗杆传动主要参数确定 | 第24-25页 |
·蜗轮蜗杆机构参数优化 | 第25-28页 |
·优化变量确定 | 第25页 |
·建立目标函数 | 第25-26页 |
·约束条件 | 第26页 |
·优化算法及部分程序 | 第26-28页 |
·差动轮系设计 | 第28-31页 |
·差动轮系概述及选型 | 第28-29页 |
·配齿及失效形式分析 | 第29-30页 |
·差动轮系参数确定 | 第30-31页 |
·差动轮系的运动分析和效率计算 | 第31-33页 |
·按照参数确定差动两个输入运动的方向 | 第31页 |
·2K-H型差动轮系的效率分析 | 第31-33页 |
·转向轴的参数确定 | 第33-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3 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 | 第35-49页 |
·引言 | 第35页 |
·转向系简介 | 第35-37页 |
·转向系简述 | 第35-36页 |
·转向器及转向操纵机构 | 第36页 |
·转向传动机构 | 第36-37页 |
·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 | 第37-38页 |
·理想车轮内外转角的关系 | 第37-38页 |
·实际车轮内外转角的关系 | 第38页 |
·梯形机构设计 | 第38-45页 |
·初定梯形底角θ | 第39-40页 |
·初定横拉杆M | 第40-41页 |
·确定转向梯形的参数 | 第41-42页 |
·用解析法确定梯形机构的内外轮转角关系 | 第42-43页 |
·算例分析 | 第43-45页 |
·转向梯形机构三维模型的校核 | 第45-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4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操纵性分析 | 第49-60页 |
·引言 | 第49页 |
·二自由度汽车操纵稳定性理论分析 | 第49-57页 |
·二自由度汽车模型 | 第49-50页 |
·二自由度模型运动微分方程 | 第50-52页 |
·前轮角阶跃输入下二自由度模型稳态响应分析 | 第52-54页 |
·频率响应分析 | 第54-55页 |
·算例分析 | 第55-57页 |
·基于MATLAB/GUI建立的操纵稳定性界面 | 第57-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5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的研究 | 第60-71页 |
·引言 | 第60页 |
·EPS系统助力特性的分析 | 第60-63页 |
·直线型助力特性曲线 | 第61页 |
·折线型助力特性曲线 | 第61-62页 |
·曲线型助力特性曲线 | 第62-63页 |
·助力特性曲线的特征参数 | 第63页 |
·助力特性曲线各参数的关系 | 第63-66页 |
·理想转向手力与车速之间的关系 | 第64页 |
·理想转向手力与转角之间的关系 | 第64-65页 |
·电机助力与理想转向手力之间的关系 | 第65-66页 |
·直线型助力特性的设计 | 第66-70页 |
·电机助力矩与其它参数的关系 | 第66-67页 |
·两种传动机构无助力时力矩分析 | 第67-68页 |
·基于蜗轮蜗杆—差动轮系传动机构的直线型助力特性曲线 | 第68-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6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模型仿真 | 第71-75页 |
·引言 | 第71页 |
·三维模型 | 第71-72页 |
·阶跃输入下EPS有无助力的仿真分析 | 第72-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全文总结 | 第75-76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附录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