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文献综述及立题分析 | 第10-24页 |
·绿芦笋种植及贸易现状 | 第10-13页 |
·绿芦笋的营养价值及药用功效 | 第13页 |
·绿芦笋产品的主要形式 | 第13-15页 |
·绿芦笋采后主要的品质变化及影响因素 | 第15-18页 |
·衰老 | 第15-16页 |
·细菌性软腐病 | 第16-17页 |
·形态的变化 | 第17页 |
·营养损失 | 第17-18页 |
·水分损失 | 第18页 |
·褪绿 | 第18页 |
·绿芦笋采后贮藏技术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预冷 | 第18-19页 |
·冷藏 | 第19-20页 |
·气调贮藏 | 第20-21页 |
·保鲜剂处理 | 第21页 |
·其他物理与化学方法 | 第21-22页 |
·国内外保鲜新技术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双乙酸钠等新型防霉保鲜剂的应用研究 | 第22页 |
·贮前热处理 | 第22-23页 |
·乙醇处理 | 第23页 |
·臭氧处理 | 第23-24页 |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 第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36页 |
·试验材料 | 第24-25页 |
·主要试剂 | 第25-26页 |
·主要仪器 | 第26-27页 |
·试验处理方法 | 第27-29页 |
·测定指标 | 第29-3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6-63页 |
·双乙酸钠等防治细菌性软腐病及高吸水性树脂防结露效果的研究 | 第36-41页 |
·不同保鲜剂对芦笋细菌性软腐病的抑制效果 | 第36-37页 |
·不同保鲜剂对芦笋总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37-38页 |
·不同保鲜剂对芦笋MDA 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38-39页 |
·不同保鲜剂对芦笋果胶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39页 |
·不同保鲜剂对芦笋中粗纤维含量变化的影响 | 第39-40页 |
·高吸水性树脂对贮藏过程中结露的影响 | 第40-41页 |
·二氧化氯、氯化钠、乙醇和热水热激处理对绿芦笋低温贮藏效果的影响 | 第41-50页 |
·不同处理对绿芦笋商品率和失重率的影响 | 第41-44页 |
·不同处理对绿芦笋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不同处理对绿芦笋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不同处理对绿芦笋VC 含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不同处理对绿芦笋POD 活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不同处理对绿芦笋PAL 活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不同处理对绿芦笋粗纤维含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热激处理对绿芦笋贮藏品质的影响 | 第50-57页 |
·热激处理对绿芦笋菌落总数(cfu/g)的影响 | 第50-51页 |
·热激处理对绿芦笋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51页 |
·热激处理对绿芦笋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热激处理对绿芦笋Vc 含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热激处理对绿芦笋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热激处理对绿芦笋苯丙氨酸解胺酶活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热激处理对绿芦笋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 第55-56页 |
·热激处理对绿芦笋粗纤维含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芦笋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特性及抑制条件的研究 | 第57-63页 |
·芦笋POD 和PAL 在不同pH 值下的活力及其耐受性 | 第57-58页 |
·芦笋 POD 和PAL 在不同温度下的活力 | 第58-59页 |
·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 第59-60页 |
·酶液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 第60-61页 |
·金属离子对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力的影响 | 第61-62页 |
·动力学曲线与Km | 第62-63页 |
4 讨论 | 第63-66页 |
·采前天气条件对绿芦笋品质的影响 | 第63页 |
·热激处理在绿芦笋贮藏中的应用 | 第63-64页 |
·乙醇在绿芦笋贮藏中的应用 | 第64-65页 |
·绿芦笋贮藏期间的老化研究 | 第65-66页 |
5 结论 | 第66-67页 |
6 试验发现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