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7页 |
引言 | 第7-8页 |
1 研究综述 | 第8-18页 |
·应对方式的研究综述 | 第8-14页 |
·应对的定义 | 第8-10页 |
·应对方式的理论研究模式 | 第10-11页 |
·应对方式的功能及影响因素 | 第11-13页 |
·有关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实证研究 | 第13-14页 |
·应对方式与人格的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人格的研究理论 | 第14-15页 |
·人格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 | 第15-16页 |
·心理控制源与应对方式的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心理控制源的研究理论 | 第16-17页 |
·心理控制源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 第17-18页 |
2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8-20页 |
·选题依据 | 第18-1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3 研究过程 | 第20-23页 |
·研究假设 | 第20页 |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研究工具 | 第20-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4 研究结果 | 第23-43页 |
·大一新生人格、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概况 | 第23-24页 |
·大一新生人格特点概况 | 第23-24页 |
·大一新生心理控制源概况 | 第24页 |
·大一新生应对方式概况 | 第24页 |
·人口学因素对大一新生人格、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的影响 | 第24-33页 |
·不同性别新生人格、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的差异比较 | 第24-26页 |
·不同生源地新生的人格、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的差异比较 | 第26-28页 |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人格、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的差异比较 | 第28-30页 |
·不同专业新生人格、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的差异比较 | 第30-33页 |
·人格、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的相关和回归分析 | 第33-39页 |
·人格和心理控制源的相关和回归分析 | 第33-35页 |
·人格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和回归分析 | 第35-37页 |
·心理控制源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和回归分析 | 第37-39页 |
·人格、心理控制源与应对方式的路径分析 | 第39-43页 |
5 分析与讨论 | 第43-51页 |
·大一新生人格、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的特点分析 | 第43-48页 |
·大一新生人格特点分析 | 第43-45页 |
·大一新生心理控制源特点分析 | 第45-46页 |
·大一新生的应对方式特点分析 | 第46-48页 |
·大一新生人格、心理控制源和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 | 第48-51页 |
·人格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 | 第48页 |
·人格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 第48-49页 |
·心理控制源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 第49-50页 |
·人格、心理控制源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 | 第50-51页 |
·需改进之处 | 第51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1-54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建议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