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苜蓿(Medicago)茎生长的有限无限型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3页 |
·引言 | 第9页 |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苜蓿的分布及作用 | 第9-10页 |
·中国栽培苜蓿的种类成分 | 第10页 |
·中国苜蓿的引种和选育 | 第10-12页 |
·引种选育 | 第10-11页 |
·品种比较 | 第11-12页 |
·生态学研究 | 第12-14页 |
·中国苜蓿地方品种的生态类型 | 第12-13页 |
·秋眠性的研究 | 第13页 |
·苜蓿水分胁迫作用的研究 | 第13-14页 |
·有关作物生长习性类型的鉴别方法研究概述 | 第14-16页 |
·大豆生长习性的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大豆生长习性经典分类方法的依据及局限性 | 第15页 |
·中国学者有关大豆生长习性类型鉴别方法的最新研究 | 第15-16页 |
·苜蓿根系研究 | 第16-19页 |
·根系构型的定义 | 第16页 |
·根系构型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根系构型三维可视化研究 | 第17页 |
·苜蓿根系形态学研究 | 第17-18页 |
·苜蓿根蘖性状的研究 | 第18页 |
·苜蓿根系生长的影响因子研究 | 第18-19页 |
·根系性状与地上部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 第19页 |
·苜蓿茎生长性状研究 | 第19-21页 |
·株高研究 | 第19-20页 |
·生长速度研究 | 第20页 |
·再生草茎生长性状研究 | 第20-2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1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2 有限无限型特征性状的观察和研究 | 第23-3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23-25页 |
·栽培条件 | 第23-24页 |
·灌溉栽培区 | 第23页 |
·旱作栽培区 | 第23-24页 |
·研究材料 | 第24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4-25页 |
·特征性状 | 第24-25页 |
·生产性能 | 第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29页 |
·生长型的一般特征性状 | 第25-26页 |
·有限生长型 | 第25页 |
·无限生长型 | 第25-26页 |
·中间型 | 第26页 |
·成熟期的茎顶特征及封顶枝比例 | 第26-27页 |
·生殖器官和营养器官干物质比例 | 第27页 |
·最长一级次生侧枝 | 第27页 |
·根颈新枝数量及其高度 | 第27-28页 |
·不同生长型生产性能比较 | 第28-29页 |
·产草性能 | 第28页 |
·种子生产性能 | 第28-29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29-35页 |
3 有限无限型鉴别方法的研究 | 第35-4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5-37页 |
·试验区概况及草地栽培管理 | 第35页 |
·研究材料 | 第35-36页 |
·研究方法 | 第36-37页 |
·茎顶花序+1/3节位相对值法 | 第36-37页 |
·特征性状综合分类法 | 第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2页 |
·茎顶特征、LRV、PRV观测结果 | 第37-38页 |
·综合性状指标的聚类分析 | 第38-42页 |
·聚类指标测定结果 | 第38-39页 |
·聚类分析结果 | 第39-40页 |
·聚类结果的判别分析 | 第40-42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2-45页 |
4 有限无限型苜蓿茎生长动态研究 | 第45-5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5-46页 |
·试验点概况 | 第45页 |
·研究材料 | 第45-46页 |
·研究方法 | 第4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6-51页 |
·旱作条件下第一茬草生长型间茎生长动态 | 第46-48页 |
·株高动态 | 第46-47页 |
·生长速度动态 | 第47-48页 |
·灌溉条件下第一茬草生长型间茎生长动态 | 第48-50页 |
·株高动态 | 第48-49页 |
·生长速度变化 | 第49-50页 |
·再生草的高度和生长速度 | 第50-51页 |
·旱作条件下的再生草性状 | 第50-51页 |
·灌溉条件下的再生草性状 | 第51页 |
·小结 | 第51-53页 |
5 有限无限型苜蓿幼龄根系性状研究 | 第53-6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3-55页 |
·研究材料 | 第53-54页 |
·研究方法 | 第54-55页 |
·根系类型的鉴定 | 第54-55页 |
·根系生长性状测定 | 第5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5-57页 |
·根系类型与生长型的相关性 | 第55-57页 |
·生长型间部分根系性状的差异显著性 | 第57页 |
·小结 | 第57-64页 |
6 有限无限型苜蓿生理性状研究 | 第64-69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64-65页 |
·供试材料及种植方式 | 第64页 |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64-65页 |
·土壤含水量测定 | 第64页 |
·叶片细胞膜透性测定 | 第64-65页 |
·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 第65页 |
·根系相对含水量测定 | 第65页 |
·结果分析 | 第65-68页 |
·供试草地含水量动态 | 第65-66页 |
·旱作栽培条件下叶片细胞膜相对透性比较 | 第66-67页 |
·旱作栽培条件下叶片游离脯氨酸含量比较 | 第67页 |
·灌溉栽培条件下根系相对含水量比较 | 第67-68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68-69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69-75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讨论 | 第71-75页 |
·苜蓿生长型与大豆生长习性比较分析 | 第71-72页 |
·苜蓿生长型研究的应用价值 | 第72-73页 |
·类型鉴别中存在的问题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2页 |
个人简介 | 第82-83页 |
导师简介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