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修系统的运行可靠性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插图索引 | 第8-9页 |
附表索引 | 第9-10页 |
主要符号对照表 | 第10-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引言 | 第14页 |
·国内外现状研究 | 第14-19页 |
·比例风险模型 | 第14-16页 |
·维修政策 | 第16-19页 |
·本文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9-21页 |
·文章结构 | 第21-22页 |
第二章 预备知识 | 第22-30页 |
·可靠性意义上的串、并联系统 | 第22-23页 |
·古典加速寿命模型 | 第23页 |
·虚拟年龄模型 | 第23-24页 |
·非齐次泊松过程( NHPP) | 第24-25页 |
·TTT 图形 | 第25-26页 |
·比例风险模型 | 第26-27页 |
·B_X寿命 | 第27页 |
·失效修理点过程 | 第27-29页 |
·威布尔分布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四种可靠性定义及模型 | 第30-36页 |
·引言 | 第30页 |
·设计可靠性 | 第30-31页 |
·固有可靠性 | 第31-32页 |
·装配误差影响下的固有可靠性模型 | 第31-32页 |
·不合格元件影响下的固有可靠性模型 | 第32页 |
·装配误差和不合格元件影响下的固有可靠性模型 | 第32页 |
·销售可靠性 | 第32-34页 |
·具有常初始年龄的销售可靠性模型 | 第33页 |
·具有变初始年龄的销售可靠性模型 | 第33-34页 |
·小结 | 第34页 |
·现场可靠性 | 第34-35页 |
·考虑使用强度的现场可靠性模型 | 第34-35页 |
·本章总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运行环境对运行可靠性的影响 | 第36-46页 |
·引言 | 第36页 |
·数据及其背景 | 第36-39页 |
·系统失效发生率的判别 | 第39页 |
·幂律模型在现场数据中的应用 | 第39-41页 |
·比例风险模型的应用 | 第41-43页 |
·车辆一级保养的优化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6页 |
第五章 预防维修制度设计及运行可靠性分析 | 第46-57页 |
·引言 | 第46-47页 |
·开发成组预防维修的方法 | 第47-50页 |
·确定成组预防维修的一般步骤 | 第47-48页 |
·实例 | 第48-50页 |
·系统在维修制度下的各可靠性指标 | 第50-54页 |
·元件的相对年龄 | 第50-51页 |
·系统可靠性 | 第51页 |
·系统失效率 | 第51-52页 |
·系统的平均失效间隔 ( MTBF ) | 第52-53页 |
·系统的可用度 | 第53-54页 |
·维修制度的评价与优化 | 第54-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总结 | 第57-58页 |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与课题情况 | 第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课题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