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理论综述 | 第11-16页 |
一、关于劳动力转移的理论 | 第11-15页 |
二、关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的研究 | 第15-16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国内外典型劳动力转移模式及启示 | 第18-27页 |
第一节 西方发达国家劳动力转移模式 | 第18-22页 |
一、美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 | 第18-19页 |
二、日本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 | 第19-22页 |
第二节 中国台湾地区劳动力转移经验 | 第22-24页 |
第三节 典型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 第24-27页 |
一、各级政府在投资方向及投资力度方面的政策是影响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 | 第24页 |
二、各级政府实施的正确经济发展战略是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保证 | 第24-25页 |
三、各级政府对公共事务的解决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有力保障 | 第25页 |
四、各级政府对劳动力素质优化的重视是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的重要条件 | 第25-26页 |
五、各级政府对务工农民的权益保障是减轻农村劳动力转移负担的重要措施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拉萨农村劳动力现状和地方政府在劳动力转移中的主要做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7-39页 |
第一节 拉萨农村劳动力现状及其转移状况 | 第27-30页 |
一、拉萨农牧区劳动力现状 | 第27-29页 |
二、拉萨农牧区劳动力的转移状况 | 第29-30页 |
第二节 拉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 第30-35页 |
一、劳动力转移流向和地区分布相对集中 | 第30-31页 |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明显的兼业性和间隔性 | 第31-32页 |
三、城镇化率低,城镇规模小,带动力不强 | 第32-33页 |
四、“非典型二元经济结构”限制了农牧区劳动力转移的力度 | 第33页 |
五、农牧民就业观念陈旧、就业范围局限性大 | 第33-34页 |
六、农业人口所占比重大、自然增长率高、科技文化素质偏低 | 第34-35页 |
第三节 拉萨地方政府在劳动力转移中的主要做法及存在问题 | 第35-39页 |
一、地方政府的主要做法 | 第35-36页 |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第36-39页 |
第四章 促进拉萨农村劳动力顺利转移的战略选择 | 第39-52页 |
一、加强专业性,以系统化的理念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 | 第39-40页 |
二、加强公共服务,保证农村劳动力转移顺利进行 | 第40-44页 |
三、运用多种经济手段,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 第44-45页 |
四、调控劳务市场,加大市场监管力度 | 第45-49页 |
五、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扶持农村劳动力转移 | 第49页 |
六、发挥区域优势,通过扩大外贸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 | 第49-52页 |
结束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 | 第55-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