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引言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比较优势理论的国内外相关评述及发展 | 第15-26页 |
第一节 国外关于比较优势理论的研究 | 第15-21页 |
一、几个重要的概念 | 第15-17页 |
二、比较优势理论的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三、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 第18-20页 |
四、马克思主义著作中关于比较优势理论的相关阐述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国内关于比较优势理论的评述 | 第21-23页 |
一、一些著名学者的相关阐述 | 第21-22页 |
二、县域优势理论 | 第22-23页 |
第三节 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 | 第23-26页 |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拓展 | 第23-24页 |
二、比较优势理论应用于区域农业问题的适宜性 | 第24-26页 |
第二章 西藏农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6-44页 |
第一节 SWOT 分析法应用的拓展性 | 第26-27页 |
第二节 西藏农业自身存在的优势 | 第27-32页 |
一、西藏拥有很多独特的农产品 | 第27-29页 |
二、农产品绿色、营养、安全 | 第29-30页 |
三、西藏农产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 第30页 |
四、地理环境独特难以复制 | 第30-32页 |
第三节 西藏农业自身存在的劣势 | 第32-38页 |
一、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流通体系不健全 | 第32-33页 |
二、农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技术含量低 | 第33-35页 |
三、农产品规模小、品牌少 | 第35-36页 |
四、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较低 | 第36-37页 |
五、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 第37-38页 |
第四节 西藏农业面临的外部机遇 | 第38-42页 |
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中央对西藏的优惠政策 | 第38-39页 |
二、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和兄弟省市及国际的援助 | 第39-40页 |
三、青藏铁路的开通将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和资金流 | 第40-41页 |
四、亚东口岸的恢复将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 | 第41-42页 |
第五节 西藏农业面临的外部威胁 | 第42-44页 |
一、区外知名品牌的威胁 | 第42页 |
二、西藏气候恶劣,自然灾害频繁 | 第42-44页 |
第三章 西藏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的数学分析 | 第44-48页 |
第一节 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的测算模型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决定因子 | 第46-48页 |
第四章 对于发展西藏农业的政策建议 | 第48-64页 |
第一节 推进农业产业化,向规模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 第48-52页 |
一、扶持龙头企业,提高特色产业 | 第48-49页 |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提升加工业水平 | 第49-50页 |
三、特色产业要上规模、上档次 | 第50-51页 |
四、特色产业要面向市场,符合市场需求 | 第51-52页 |
第二节 发挥品种优势,提高天气预报水平 | 第52-55页 |
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避开外部品牌威胁 | 第52-53页 |
二、提升农业技术水平,树立绿色健康品牌 | 第53-54页 |
三、提高天气预报水平,建立灾害预警系统 | 第54页 |
四、调整农业结构,发挥比较优势 | 第54-55页 |
第三节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 第55-57页 |
一、利用中央和兄弟省市的援助,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 第55-56页 |
二、以提高农牧区干部素质为突破口,大力提高农民素质 | 第56-57页 |
第四节 实施科技兴农,搞活市场流通 | 第57-62页 |
一、切实发挥科技在农业中的作用,体制创新与科技创新相结合 | 第57-58页 |
二、健全市场体系,搞活市场流通 | 第58-59页 |
三、美国农业政策的启示 | 第59-60页 |
四、加强环境保护,发展生态农业 | 第60-62页 |
第五节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提高政策执行效果 | 第62-64页 |
一、提高农业投资所占比重,资金由城市向农村倾斜 | 第62页 |
二、加强对政策落实的监督,发挥政策的效果 | 第62-63页 |
三、以农业问题为突破口,最终实现“三农”问题的解决 | 第63-64页 |
结束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 | 第68-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