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1 绪论 | 第9-14页 |
| ·地理位置 | 第9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10-12页 |
| ·岩浆活动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构造应力场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无机气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研究内容和技术手段 | 第12页 |
|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 | 第12-14页 |
| 2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4-27页 |
| ·大地构造背景 | 第14-15页 |
|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5-17页 |
| ·岩性特征 | 第17-21页 |
| ·构造层特征 | 第21-23页 |
| ·断裂系统分布特征 | 第23-27页 |
| ·断裂组合及展布特征 | 第23-24页 |
| ·断裂的活动特征 | 第24-25页 |
| ·断裂系统演化 | 第25-27页 |
| 3 长岭断陷岩浆活动特征 | 第27-40页 |
| ·长岭断陷火山岩旋回单井相分析 | 第27-32页 |
| ·构造位置 | 第27-28页 |
| ·岩、电性特征 | 第28页 |
| ·地震相分析 | 第28-30页 |
| ·沉积相与火山岩相分析 | 第30-32页 |
| ·长岭地区火山岩展布特征 | 第32-36页 |
| ·平面上呈带状分布 | 第33-34页 |
| ·纵向上呈旋回性分布 | 第34-35页 |
| ·火山岩体厚度分布规律 | 第35-36页 |
| ·长岭地区火山岩喷发旋回、期次 | 第36-38页 |
| ·长岭断陷火成岩成因机制初探 | 第38-40页 |
| ·裂隙式喷发 | 第39页 |
| ·中心式喷发 | 第39-40页 |
| 4 长岭断陷区域构造应力场演化特征 | 第40-50页 |
| ·区域构造应力场背景 | 第40-42页 |
| ·长岭断陷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的动力学机制 | 第42-43页 |
| ·松辽盆地南部断陷期构造应力场与断裂性质 | 第43-45页 |
| ·长岭断陷中生代构造应力场特征 | 第45-50页 |
| 5 长岭断陷无机气成因初探 | 第50-56页 |
| ·现阶段勘探的无机气展布规律 | 第50-51页 |
| ·层系分布特征 | 第50-51页 |
| ·平面分布特征 | 第51页 |
| ·无机气成因分析 | 第51-56页 |
| ·岩浆是幔源无机气的气源库体 | 第51-52页 |
| ·深大断裂是无机气赋存和运移的载体 | 第52-53页 |
| ·构造应力控制深大断裂的展布,对无机气成藏具有一定影响. | 第53-54页 |
| ·储盖圈保配置条件 | 第54-56页 |
| 结论 | 第56-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