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抗褐斑病性遗传分析与SSR分子标记
|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1 引言 | 第11-21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21页 |
| ·苹果褐斑病菌症状和发病条件 | 第12-13页 |
| ·苹果褐斑病病原学研究 | 第13-14页 |
| ·抗病机理 | 第14页 |
| ·分子标记技术概述 | 第14-16页 |
| ·分子标记在果树遗传学上的应用 | 第16-21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7页 |
| ·苹果抗褐斑病性离体评价方法的研究 | 第21-22页 |
| ·供试材料 | 第21页 |
| ·试验方法 | 第21-22页 |
| ·苹果抗褐斑病性遗传规律分析 | 第22-23页 |
| ·供试材料 | 第22页 |
| ·试验方法 | 第22-23页 |
| ·苹果抗褐斑病性 SSR 分子标记 | 第23-27页 |
| ·试验材料 | 第23-24页 |
| ·SSR-PCR 的扩增 | 第24-26页 |
| ·苹果抗褐斑病基因遗传距离估算 | 第26-27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39页 |
| ·苹果抗褐斑病性离体评价方法的研究 | 第27-32页 |
| ·不同培养温度对发病的影响 | 第30页 |
| ·不同孢子浓度的影响 | 第30-31页 |
| ·接种方式的影响 | 第31页 |
| ·供试品种的影响 | 第31-32页 |
| ·苹果抗褐斑病性遗传规律分析 | 第32-35页 |
| ·苹果抗褐斑病性 SSR 分子标记 | 第35-39页 |
| 4 讨论 | 第39-41页 |
| 5 结论 | 第41-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7页 |